道德经讲什么是道,《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道,就是规律 。规律,就是道 。按规律办事方能做到过犹不及,从而得以水到渠成 。生活中处处都是道,比如在规律的时间吃饭,睡觉 。规律的时间上学 , 放学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道 。我对你好 , 你对我好 。我希望你好,帮助你,同时也成就了我,使我变得更好 。“平时肯帮人 , 急时有人帮” 。反之 , 加害别人的同时,也会累及自身,家庭,乃至整个家族,这就是道 。“入圆则圆,入方则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帮人成墙 , 土帮土成王” 。帮助别人 , 就是帮助自己 。要想人爱已 , 必须已爱人 。一人行善,全家受益 。一人作恶,祸连子孙 。“积善之家 , 必有余庆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 , 非常名” 。道”,就是规律 , 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生的规律,客观的规律 。
讲个比喻:地球就是一艘太空船 。你、我、他,全世界的人们 , 都同处在这一艘太空船上 。当我们视野狭窄的时候,就会对立、厮杀,把对方的环境、设备破坏掉 。当我们打开视野之后,才会发现:毁掉对方,就是在毁灭我们自己 。新冠状病毒同时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一旦生?。谌硕加斜淮镜姆缦?nbsp;, 只有大爱合一,才能保护我们自己,保护地球,保护这个世界!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宇宙的运转法则是什么 。大自然、人体都有自动的调节机制、免疫系统 。我们顺天之道,不去破坏,就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们破坏生态环境,才有所谓的风不调、雨不顺 。我们作息混乱、饮食无度,才会生病,再来被药物所伤 。道,就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
道法自然,一切顺其自然,符合道德理念,就是一种大智慧 。很多事情 , 就是围绕着道来的,道也是形容这一种自然规律 , 一个人只有符合道的时候,就是符合一种自然规律 。自然会得到万物的一种赏识与帮助 , 而他违反道的时候,也就违反了自然规律 。
一旦我们的行为违背道,它就会毫不客气的惩罚我们 。道是永恒的,也是恍惚虚幻的 。没有等级,没有独立,遍及整个宇宙,从整个意义上说,它繁衍了天地的根源 。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天地在我们眼里是神秘莫测,非常虚幻的,蕴藏着一种巨大的一个力量,我们遵循道的自然规律 。其实显示出来的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渺小 , 无法与天地和巨大的力量去对比 。
因为人是非常渺小的东西,这是一个自然规律 , 如果说你一味的从自己内心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高大,非常巨大的一种力量 , 那就是一个错误的一种心态 。这样的心态让你得不到好处,反而会遭受痛苦和灾祸 。
所以,做人做事要顺从“天道” , 顺天而为,执守本心 。按规律办事,尊重人和大自然,尊重天和地,不违背天道 , 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诚恳做事 , 真诚做人,互帮互助,大爱合一 。顺天道 , 应人道 , 得正道 。不仅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反而积福积德,造福自己 , 造福子孙后代 。人人都做到这一点 , 就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怎样理解老子《道德经》中的道理老子《道德经》中有许多关于“道”的论述 。笔者选择其中关于“道”的主要论述,按内容的逻辑关系排列在一起,然后逐条给与解释 , 从而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理解老子的“道” 。
一 , 《道德经》关于“道”的论述:

道德经讲什么是道,《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
大道泛兮 , 其可左右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譬道之于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天之道,利而不害 。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
道德经讲什么是道,《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道德经
二,上文含义的逐条解释:
宇宙最初的时候分布着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很有独立的精神不依赖于任何外物,永不停息地运行 。是它演化出了天地万物,所以它是天地万物之母 。老子把这种原始最初的物质称为“道” 。
它演化出万物以后,仍然广泛地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个角落,仍然在养育滋养着万物 。
“道”在演化之初先演化出太极,后来太极演化出阴阳两部分 。阴阳两部分继续演化 , 后来产生出纷繁复杂的万物 。
在自然界里,水的做法最接近于“道”的精神 。大地、动物、植物、人等万物都需要水的滋润 。但水滋润万物有功,却不居于高的地位,而是愿意居于很不显眼的低洼之地 。这种毫不彰显自己、默默无闻地工作的精神是上等的善 。
水的这种做法和道是相似的 。理解了水的精神 , 就理解了“道”的精神 。
“道”从来不推辞生养万物的责任 , 但养育了万物有功,却不主宰万物,而是让万物自由地发展 。
天之道就像张弓射箭一样 。弓抬得高了就要向下压,如果过低就要往上抬一抬 , 才能射得准 。天道会把有余的拨出一部分 , 分给不足的 。
物极必反是道运行的基本规律 。道是无形的飘飘渺渺的,所以作用也是柔弱的 。
“道”是无形的飘飘渺渺的,它的运行无法被人看到,所以老子称它是“无为” , 也就是没有作为 。但“道”以这种别人看不到的运行方式,却一步步演化出了天地万物,产生了巨大的作为 。所以,“无为”可以达到“无不为” 。就是说,毫不张扬默默无声地工作 , 有着很大的能量 。
人如果能继承“道”的这种“无为”的行为方式 , 也可以达到“无不为” 。
道德经讲什么是道,《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老子之道
道是无形的,作用是柔弱的 。所以,它对万物都有利,没有害 。
“道”是平淡无味的,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到 。但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 。
“道”隐藏着很少有人知道它 。但它是最善于成事的 。
“道”的论述在《道德经》中还有一些,本文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
老子的道是指什么老子所说的“道”有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世界的本原(本体),世界由以出发、由以产生的基础
第二、世界的本质或世界之所以然 , 也即世界面貌(世界的具体现实性)的决定力量
第三、世界形成、产生和发展全部历史的述说,也即对道以自身为本原、以自身为本质的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自我完成的全部历史的述说 。
春秋时期老子用道的概念否定了上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这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是一个重大的变革 。“道”生成演化万物就属于“宇宙论”问题;“道”决定万物的存在就是“本体论”问题 。
道德经讲什么是道,《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1、道的客观性
道是客观的,它是万物的基础 , 道与自然是同一的,它就是自然 。老子说 , “道法自然” 。“道之为物 , 惟恍惟忽,其中有物 , 其中有精” , “夷希微”三者混而为一,它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无物却有象 。
道是真正的混沌,混沌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无序的有序 。“无”和“有”是道的别名,都是客观的 。道创生了万物 , 而且养育万物,道对万物“生之畜之” 。
2、道的普遍性
道是普遍存在的,“大道泛兮 , 其可左右”,道象泛滥的江河,到处流淌,上下左右 , 四面八方,都有道的存在 。道无时不在,“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是永恒存在的 。道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的包容性和蕴含性 。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它把大江大海都能包容,可见它的普遍性与无限性 。“上善若水”,“水几于道” 。水是普遍存在的 , 当然道也是普遍存在的了 。
3、道循环往复
道的运动过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 。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 , 循环运行 。“大曰逝 , 逝曰远,远曰反,”道从起点离开,越离越远,达到一定限度 , 又返回来 。它“独立而不改 , 周行而不殆” , 循环往复的运行 , 没有衰败的时候 。它总是从起点开始 , 最终又回到起点,形成一个圆圈 。
这与太阳一天的视运动形成的圆圈是很相似的,也与一个太阳年的周期类似,二者存在着同构性 。东西南北的方位顺序 , 与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相认同 。空间联系着时间,时间联系着空间 , 时空是统一的 。从时间可以认识空间,从空间可以认识时间 。
4、道对立统一
道是一个复杂矛盾的统一,最大的矛盾莫过于阴与阳的矛盾,这类似于黑格尔的肯定与否定的矛盾 。“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谓之道” 。阴与阳是道的功能和属性 , 而道是二者的统一 。与此相联系的是“无”与“有”的矛盾,这二者是道的别名、道的化身 。
它们是相辅相成 , 相互转化的 。没有“无”就没有“有”,没有“有”,就没有“无” 。此外 , 还有一系列矛盾关系,诸如:难易、祸福、强弱、刚柔、美恶、善与不善等等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辩证法大师,在他的论述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
5、道无为
无为是道之子,它是道的本性,道的体现 。天道自然无为,道“无为而无不为” 。它什么也不做 , 但是什么都做成了 。天得到它,变得清朗;地得到它,变得宁静 。无为的思想贯穿《道德经》全篇 。
老子把道的自然无为,转化到人身上,要求人们象道那样自然无为 。他指出“为无为,则无不治”,人们只要坚持无为的原则,什么事情都能办好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
《道德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道德经》是道教中被注释最多的一部经典,由道祖太上老君(即老子)于终南山古楼观应尹喜真人之邀请而撰写的不朽著作,被尊为道教的圣典,为道教教理教义之宗本 , 全文约五千字,故又称《老子五千文》 。
该经分上下两篇 , 上篇讲道 , 下篇讲德,共81章,文笔简洁,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其深刻的哲理 。
《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知识的宝典,而且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
以恢弘的气势,深邃的智慧,富有诗意的语言,发天人宇宙精微之学,阐修身治国之理,倡人生真谛之奥,给人以无穷的思想启迪 。
其中既有“道法自然”以维护宇宙和谐、促进人类持续发展的行为原则 , 又有“尊道贵德”的道德规范;既有“常道与可道”的真理学说,又有“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想;既有“上善若水”的高尚情怀,又有“柔弱不争”的修养准绳;既有“虚其心,实其腹 , 弱其志,强其骨”的生活箴言,又有“拙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处世教导;既有“归根复命,深根固蒂”的养生之道 , 又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价值取向;既有“爱民治国”的韬略,又有“功成弗居”的胸襟 。全文系统地阐述了道教的修道积德、处世哲理、洞察自然以及从宇宙观的角度高度考察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 。
《道德经》就像是一个智慧宝库,其历史与现实的重大价值是难于尽言的,只有靠读者去细细品味,才能开启自己心灵的窗户,体悟到其中之奥妙,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指引自身的生活航程 。
所以说,《道德经》不仅是道教的圣典 , 而且是人类生活的指南 , 有着利于社会、指导人生的功效 。
【道德经讲什么是道,《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