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室安全管理制度 保健室管理制度有哪些( 二 )


二、消毒制度
(一)医疗活动室消毒要求
1、诊疗工作前、后要洗手 。
2、治疗室、换药室每天早晚各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一次 。紫外线等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观察床用品至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 。
3、体温表(腋表)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洗,再用消毒纱布擦干,存放于清洁的容器内备用 。一用一消毒,消毒液每日更换,盛放体温表的容器应每周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 。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一次,并注明更换日期、消毒液名称和浓度 。无菌溶液要注明开瓶时间及用法 。冰箱消毒保养1次/周,物品放置有序 。
4、无菌物品均要写明灭菌日期,有灭菌指示带,灭菌有效期为7天 。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分开放置 。
5、凡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后应妥当收集保管,浸泡消毒后进行毁形,按医疗垃圾要求处理 。
(二)场所消毒
1、学校食堂的餐厅开窗通风,每日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配餐间每天使用前用紫外线进行一次空气消毒 。紫外线灯消毒超过1000小时要更换 。
2、季节性传染性疾病流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需对食堂采取医学措施时,必须积极协助相关消毒工作 。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的消毒,可使用有效含氯量500mg/L的消毒液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疫点消毒)要增加消毒次数,可请疾控中心操作或指导下进行,消毒结束后要通风换气 。
(三)学校饮水机消毒要求
1、每天安排专人对学校每层楼的饮水机进行卫生清洁、消毒 。
2、每台饮水机均由供水商进行检测,定期(三个月或半年一次)为饮水机检修、消毒,并有检修、消毒的时间标识 。
3、由饮水机公司定期更换滤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安全、卫生的饮用水饮用 。
4、做好饮水机清洁消毒、检测和更换滤芯等工作的日常记录 。
(四)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有消毒灭菌器材,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
2、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
3、掌握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用量技术,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实行分类管理 。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保健室安全管理制度 保健室管理制度有哪些】(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
(二)设立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及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1、传染病报告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以及各年级组长
2、传染病疫情报告人
学校校长是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可由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兼任,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校传染病疫情、疑似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工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