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一、天气现象根据类型可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 。
二、天气现象是指在空中和地面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以及声、光、电等大气物理现象,也包括一些与风有关的特征 。
1、降水现象:
根据降水物形态共分11种,分别是:
(1)、液态降水——雨、毛毛雨、阵雨;
(2)、固态降水——雪、冰粒、米雪、阵雪、霰、冰雹;
(3)、混合型降水——雨夹雪、阵性雨夹雪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2、面凝结冻结现象:包括露、霜、雾淞、雨淞等四种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3、视程障碍现象:包括雾(雾、雾、浓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沙尘暴、强沙尘暴、超强沙尘暴)、扬沙和浮尘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4、雷电现象:雷暴、闪电和极光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5、其他现象:风、飑、龙卷、尘卷风、冰针、积雪和结冰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天气状况一共有几种啊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 。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 。
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 。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
风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 。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定向运动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天气变化对人类与自然系统有重要影响 。由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已经适应今天 , 如果这些变化太快使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不能适应的话,人们将很难应付这些变化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这可能会对基本的人类生活标准(居住、食物、饮水、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 。
对于所有的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将会增大天气灾害的风险 。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其中一些变化实际上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更要关注的是负面影响 。
关于气象的小知识1.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1.降温
据统计,中国强冷空气最多的月份是在11月 。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
2.大雪
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形成较大范围降雪或局地暴雪 。降雪的益处很多,特别是有利于缓解冬旱,冻死农田病虫 。但降雪路滑,化雪成冰,容易导致民航航班延误、公路交通事故和车道拥堵;个别地区的暴雪封山、封路还会对牧区草原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
3.冻雨
冻雨是从高空冷层降落的雪花,到中层有时融化成雨,到低空冷层,又成为温度虽低于0℃,但仍然是雨滴的过冷却水 。过冷却水滴从空中下降,当它到达地面 , 碰到地面上的任何物体时,立刻发生冻结,就形成了冻雨 。出现冻雨时,地面及物体上出现一层不平的冰壳,对交通、电力、通讯都会造成极大影响,还会造成果树损毁 。
4.雾凇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 , 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 。中国冬季雾凇日数多的地方有:黑龙江、吉林、新疆北部、陕西北部 。雾凇是受到人们普遍欣赏的一种自然美景,但有时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将电线、树木压断,影响交通、供电和通信等 。
5.暴雨
暴雨形成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一般从宏观物理条件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
大中小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和下垫面特别是地形的有利组合可产生较大的暴雨 。引起中国大范围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切变线、低涡、槽、台风、东风波和热带辐合带等 。此外 , 在干旱与半干旱的局部地区热力性雷阵雨也可造成短历时、小面积的特大暴雨 。
扩展资料:
1.早晨有露水一般是晴天
为什么有露水时,一般是晴好的天气呢?这是因为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散热很快 , 田野上气温迅速下降 , 空气中含水汽的能力就减弱了,这样水汽就纷纷地凝附到草叶上、树叶上、石头上 。而多云的夜间,地面上好像盖了一层大棉被,热量不易散发出去,气温不下降,蓄寒的水汽也就不容易凝结成露水了 。
2.雨后经常会有彩虹
一场大阵雨后的空气中 , 天空就飘浮着许多小水珠 。它们就像一个个悬浮在空中的三棱镜 。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先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 。这时,如果有人站在太阳和雨滴形成的”雨幕”之间,就会看到一条色彩缤纷的彩虹 。
3.冬天一般都会下雪
冬天来了,为什么会下雪呢?这是因为冬天温度低,地面的温度都在零度以下,而高空云层的温度就更低了 。云中的水汽直接凝结成小冰晶、小雪花,当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它就从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就是下雪了 。如果有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的温度比较高,就好像一只大手托着雪花似的,雪花在云层里长大的时间就会长一些,降下的雪花也就比较大 。
4.先看到闪后听到雷
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快,很快就能到达地面,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过一会儿才会传到大地上来 。所以就会先听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了 。实际上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出现的 。
传到地面的时间相差这么多,是因为光每秒钟要传播3000000千米,而声音在空气中只能1秒钟传播0.34千米 。声速只有光速的九十万分之一 。
闪电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声大,有的声小 。你可以根据声音传到地面的时间大致判断云层到地的高度 。光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认为是0,从看到闪电到听到雷声 , 间隔多少秒再乘以340米,就是闪电处到你的距离了 。
雷声遇到云层或高大的建筑物后要产生反射,所以一个闪电光后雷声一般要持续一段时间才会消失 。
2.关于气象的小知识
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4、日出红云升 , 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则日是晴天.5、乌云接日高 , 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6、乌龙打坝,不阴就雨.7、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涨.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扫帚云 , 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天上堡塔云 , 地下雷雨淋.9、西北黄云现,冰雹到眼前.10、鱼鳞天,不雨也风颠.11、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是雹11、黑云是风头 , 白云是雨兆.12、云交云,雨淋淋;云结亲,雨更凶.13、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14、云吃雾下,雾吃云晴.15、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16、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17、天上豆荚云 , 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18、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19、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二)观风测天谚语 1、四季东风下,只怕东风刮不大.2、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提,冬起东风雪半天.3、开门风,闭门雨.4、东风下雨东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5、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6、东风急,雨打壁,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7、旱刮东风不下雨,涝刮西风不会晴.8、南风转东风 , 三天不落空;雨后西南风,三天不落空.9、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10、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11、东风湿,西风干 , 北风寒,南风暖.12、顶风上云,不雨就阴,急风行暴雨.13、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14、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15、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16、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17、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 , 不下就阴天.18、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19、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20、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21、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22、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雷电声光测天谚语 1、早雷下大雨 , 下雨不过晌.2、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云边降大雨.3、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4、急雷快晴 , 闷雷难晴.5、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6、春雷十日阴,冬雷十日寒.7、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8、东南方向闪电晴,西北方向闪电雨.(四)观物象测天谚语 1、喜鹊搭窝高 , 当年雨水涝.2、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3、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4、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5、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6、蚊子咬的怪 , 天气要变坏.7、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8、蜜蜂采花忙 , 短期有雨降.9、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10、枣花多主旱 , 梨花多主涝.11、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12、燕子低飞,蚂蚁搬家 , 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13、猫洗脸、青蛙叫雨必下.14、螳螂乱飞,有阵雨.15、蜘蛛结网,久雨必晴.16、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17、蛇过道,大雨到.18、知了鸣,天放晴. 。
3.生活气象小知识
(meteorology) 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 农业气象学 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 。
气象学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 。气象学分成许多分支学科:大气物理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气候学等等 。
随着生产的发展,气象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又相继出现海洋气象学、航空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森林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等应用学科 。现代科学技术在气象学领域的应用,又有新的分支学科出现 , 如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宇宙气象学等 。
气象学是一门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许多学科的应用科学 。编辑本段研究的任务 1、观测 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大气现象,大气层与下垫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气象效应 。
2、解释 系统地,科学地解释这些现象,作用和效应,阐明它们的发生和演变规律 。3、分析 根据所认识的规律分析 , 诊断和预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天气 。
气候,为国民经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 。4、依据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和模拟认为的天气过程、人为气候环境 , 为人工影响天气,气候提供科学依据 。
编辑本段历史 第一位建立气象学的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他 动力气象学 的专书《气象汇论》中,他最先叙述和粗浅地解释了风、云、雨、雪、雷、雹等天气现象,而这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书籍 。
直到18-19世纪,由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以及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测量仪器的陆续发明,使大气科学研究由单纯的描述进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阶段 。1820年,德国人布德兰绘制了第一张地面天气图,开创了近代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 。
1835年,法国人科利奥里提出风偏转的概念;而1857年荷兰人白贝罗提出风和气压的关系,他们的概念都成为大气动力学和天气分析的基础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为“极锋学说”的理论 , 来说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变化情况 。
这套理论在1920年代发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气预报的主要理论依据,亦为分析和预报未来1-2天的天气奠定了理论基础 。1930年代,无线电探空仪的广泛使用,真正开始了三维空间的大气科学研究 。
根据大量探资料绘制的高空天气图,发现了大气长波 。1939年罗斯贝提出了长波动力学,他的理论亦对天气预报有莫大的贡献 。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电脑、天气雷达,卫星和遥感的技术的应用,使大气的各种现象,大至大气环流 , 小至雨滴的形成过程,都可依照物理学和化学的数学形式来表示 , 从而使大气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编辑本段发展的进程 萌芽时期 萌芽时期主要指16世纪中叶以前这一漫长时期,这时期的特点是由于 军事气象学 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 进行一些零星的 , 局部的气象观测 , 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 。
中国在这一时期,在此领域中有不少成就 , 而且是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的 。远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关于风、云、雨、雪、虹、霞、龙卷、雷暴等文字记载,还常卜问未来十天的天气(称为“卜旬”),并将实况记录下来以资验证 。
春秋战国时代已能根据风、云、物候的观测记录 , 确定廿四节气,对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季节意义很大,并沿用到现代 。秦汉时代还出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和《礼记》等内容涉及物候的书籍,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物候的文献 。
气象观测仪器也是中国的最早发明 。在西汉时(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铜凤凰和相风铜鸟等三种风向器,到唐代又发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风鸟,在军队中用鸡毛编成的风向器测风 。
欧洲到20世纪才有用候风鸟测风的记载 。在西汉时还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湿特性来测量空气湿度 。
宋代曾有僧赞宁(公元10世纪)利用土炭湿度计来预报晴雨 。关于降水的记录亦以中国最早,据《后汉书》记载,在当时曾要求所辖各郡国,每年从立春到立秋这段时间内,向朝廷汇报雨泽情况,此后历代对各地雨情都很重视 。
所以中国的雨量和水旱灾记录丰富,历史亦最悠久 。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 人类迫切要求预知未来天气的变化,并在长期观测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 。
这些经验被用简短的韵语来表达 , 以便于记忆和运用 , 这就是天气谚语 。中国天气谚语是极丰富的 , 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内容外,大多是历代劳动人民看天经验的结晶 。
唐代黄子发的“相雨书”,元末明初出现的娄元礼编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占候》都是总结群众预报天气经验的著作 。在国外,气象学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纪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气象学》(Meteorolosis)一书(约在公元前350年)综合论述水、空气和地震等问题对大气现象也作了适当的解释 。
现在气象学的外文名字就是从亚里斯多德的原书名演变而来的 。总之 , 在气象学萌芽时期,中国和希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
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 。
4.气象科普小知识
1 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 。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 , 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
2 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 。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 。《千金翼方》载:“秋冬间,暖里腹” 。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 。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 , 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
3 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 。在北方深秋季节 , “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 , 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 , 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 , 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
5.有关气象的知识
由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所以纬度低则温度高 。当夏季也就是7月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而我国南方离太阳直射点近所以温度高;而在夏季时,纬度越高则白昼越长,所以北方的白昼时间较南方偏长,所以接受的太阳辐射就多,所以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就很小 。
当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仍然是南方离直射点近,但是北方的昼长则大大减少 。加上我国北方是温带大陆气候,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 , 使气温大大降低 。南方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 , 冬季大多是温和少雨的 。加之南北走向的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 。
说白了就是,冬天时太阳在北方和南方的南方,夏天太阳在二者中间 。温差旧小 。
6.气象科普小知识
1 科学家根据味觉与食品温度的关系,将食品归纳为喜凉食品和喜热食品 。
通过大最试验,得出了喜凉食品和最适宜温度为:冰淇淋为-6℃,水为8—13℃,果汁为10℃,,汽水为5℃ , 冷咖啡为6℃,啤酒为 9—10℃;喜热的食品温度在60—65℃,对人体最为适宜 。2 这种天气在北方持续的时间较长 。
宜多吃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 。《千金翼方》载:“秋冬间 , 暖里腹” 。
我国冬天的饮食习惯的确是多食蛋禽类、肉类等热量多的食品,而烹调多半采用烧、焖、炖等方法,其中以“冬令火锅”最受青睐,经久不衰 。当然,干燥寒冷天气下,也必须注意饮食平衡 , 尤其要注意多食蔬菜(火锅也要尽可能地荤素搭配) , 同时还要适当吃一些“热性水果”,如:柑桔、荔枝、山楂并且喝些药酒、黄酒等 。
3 依据我国季风气候的规律,我国北方的秋季和南方的冬季,大都具有这样的天气特征 。在北方深秋季节,“燥邪”易犯肺伤津,引起咽干、鼻燥、声嘶、肤涩等燥症,宜少食辣椒、大葱、白酒等燥烈食品,而应多吃一些湿润并具有温热性质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萝卜、百合、豆腐、芋头、银耳、鸭肉、梨、柿、香蕉、苹果等 , 多饮些蜂蜜水、淡茶、菜汤、豆浆、莲子汤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
7.天气常识
抬头观天,从天色、云的种类、风的情况、日月星辰之光线聚合情形,即可预测天气变化,此即所谓观云识天 。
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 , 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下,晚霞千里,预示天气晴朗 。
朝霞满天 , 则有很大的可能下雨 。天空出现卷云,即云朵呈现纯白的马尾状,但慢慢变成暗色的,意味着眼下是晴天,但一天后可能下雨 。
天空出现积乱云,即云层色暗层厚,预示将有雷雨和强风 。天空中有薄薄的卷层云,半天之后可能下雨 。
如果山头不再有云雾围绕,人的郁闷感觉减少,表示短期内不会下雨 。从动物的行为辨别天气 。
好天气的征兆1、早晨 麻省鸣叫表示天气晴朗一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 。天气愈好的日子里 , 叫得特别厉害 。
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 。3、早晨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 , 早上温度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闪烁着 , 通常天气不会下雨 。
下雨的征兆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
另外还有几种:1、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 , 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2、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自古以来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有,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下雨之前兆,准确度颇高 。
另外还有几种: 蚂蚁过马路一一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感觉要下雨洞就会淹水 , 即会在下雨之前逃之夭夭 。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 , 蚯蚓会爬出地面,表示天将下雨之征兆 。
其他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等 。燕子低飞蛇过道 大雨马上就来到! 蜻蜓低飞 夏天 , 要是在池塘旁,看见青蛙 ***,就表示要下雨了 。
在城市,看见天气变阴,燕子低飞,就表示要下雨了 。
但是要是单看燕子低飞不准 , 我就经常看见燕子低飞?。。∫裁幌掠辏 蜻蜓也飞低 , 鱼跳出水面,蚯蚓,蛇爬出洞,地上反潮 , 石头上有水珠,青蛙叫声发哑,有手癣脚癣的人会发痒,起小水泡, 狗狗会吃青草!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 。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
“天上钩钩云 , 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 , 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 。但是 , 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 , 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 , 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
“ *** 过河,大雨滂沱”: *** 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 。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 , 夜间便看到有像 *** 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 , 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 , 预示着会有雨来临 。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 。
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 。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 , 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 , 将要下雨 。一般来说,如接中云 , 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 。
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 , 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 。
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 , 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 , 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 , 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 , 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 。
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涤昙跣』蛲V梗恢形缜昂? ,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我们知道的天气现象有那四种呢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这四种 。在空中和地面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云除外)、冻结物,以及声、光、电等大气物理现象,也包括一些与风有关的特征。
地面凝结现象有露、霜、雾凇、雨淞等;视程障碍现象有雾、轻雾、吹雪、雪暴、烟幕、霾、沙尘暴、扬沙、浮尘;雷电现象有雷暴、闪电、极光;降水现象有液态降水:雨、阵雨、毛毛雨,固态降水:雪、阵雪、霰、米雪、冰粒、冰雹,混合型降水:雨夹雪、阵性雨夹雪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术语及定义:
雨: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晰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 , 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可留下湿斑 。阵雨: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 , 有时伴有雷暴 。
毛毛雨: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上无波纹 , 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 。
雪: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缓慢 。温度相对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
【关于各种天气的资料,极端天气现象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