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有哪些,网络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基本要

网络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公民道德规范是一个公民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包括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公民道德规范主要由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家庭美德规范构成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集体主义为原则 ,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 。明礼诚信”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规范 。无论在何种场合,无论从事什么样的活动,公民彼此都应该讲文明、讲礼貌、讲诚实、讲信用 。团结友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的基本规范“勤俭自强”是公民对待生活、对待自身的道德规范 。作为一个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劳动的义务,应当懂得没有勤奋就不会有社会财富的道理 , 推崇勤劳,反对懒惰和游手好闲 。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有哪些内容从本质上讲,网络沟通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所以一定要遵守道德规范 。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
应该正确利用网络 , 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辨别能力,积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拓宽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
2、健康的网络传播 。
应该通过互联网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 , 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开展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的网络交往 。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上当受骗,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
3、自觉避免上网成瘾 。
应该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对待上网 。
4、发扬网络自律精神 。
在网络生活中要培养自律精神,实现自律而不违规,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和谐 。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有哪些,网络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基本要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网络生活道德基本原则包括:
1、无害原则
无害原则是指任何网络主体的行为都应尽量避免对他人和网络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有哪些,网络生活中道德规范的基本要】2、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网络主体在尊重和维护彼此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进行平等的双向沟通 。人格尊严权主要体现在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的维护上 。
3、适度原则
质量相互变化的原则告诉我们,当需要保持事物的性质稳定时,数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
4、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网络主体的活动必须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进行,并且必须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情况下行使自己的权利 。履行义务,信守承诺,遵守法律规定 。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有哪些内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 , 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 。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 。然而 ,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 , 又可能因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而损害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 。网络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作为重要条件,而且离不开伦理道德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力量 。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有哪些内容构建网络道德 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空间
青少年网络道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 需要与整体上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体制统一起来——构建网络道德 营造青少年健康发展空间
网络由于大容量、互动性、隐秘性、易检索的特点而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许多青少年利用网络来浏览、求索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内容 。网络为扩大青少年的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
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立法和完善的网络道德,也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隐秘性特点等原因 , 各种各样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至 , 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网络作为新的技术领域,以极快的速度在青少年社会生活中普及,配套的安全措施严重滞后 。如对受利益驱动的提供网络设施的盈利机构如何监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有效管住网上信息?社会各层次的人群,包括管理者、使用者、监管者 , 也包括成人、少年、儿童等 , 靠什么去制约他们的网络行为?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体系中如何辅以科学的网络素养的教育?对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怎样进行科学的专业化的辅导?众多此类问题都还只停留在感叹与议论阶段,较少有实质性的突破 。加上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中固有的一些问题,如父母的成功焦虑、自己的学业压力、娱乐空间的不足、青少年期的自我困惑等,就使得我国青少年网络问题格外突出 。
对此,我们离不开完善的网络立法,然而网络道德建设才是更具根本性的一项工作 。
网络道德是人们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处理各个方面关系时所应持有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准则,以及应表现出来的情感等一系列的具体规范和要求 。构建完善的网络道德体系 , 必须解决几个根本的问题 。
要确立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网络道德要反映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网络道德并不是脱离现实社会的一种新的道德形式,它实际上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延伸,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折射 。网络道德的基本价值与现实生活会有高度的一致性,人类社会的共有价值,如正义、公平、善良、和谐,等等 , 一定是网络世界的基本准则 。人们在借助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也只有遵守现实社会的相应准则和要求 , 恪守人类社会的价值理念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才可能形成和谐的网络社会,并使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协调发展 。
二是网络道德一定要遵循网络自身的特点,网络有特点,人们在网络上的交往方式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在构建网络道德规范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现实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网络自身的特点,例如交往的匿名和非匿名问题,我们只能要求注册时的实名,而不能强求每一个人在网上必须实名 。
要逐步确立网络道德的范畴 。网络道德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概括地讲,依然是要围绕“人”处理几个最基本的关系 。如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与他人的关系问题,网络上的诚信并不表现在非匿名上,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处事的态度以及是否对他人的利益具有侵害的倾向和情节上;再如与社会的关系,网络所形成的社会是一个虚拟社会,很多人认为 , 生活在纯粹的虚拟社会中是无所谓什么责任和道德的,可以为所欲为 。然而,纯粹的虚拟社会是不存在的,每一个网络的终端都与现实社会相连,任何一个人网上行为的结果必定会对现实社会发生作用 。如何解决好人与虚拟社会以及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自然成为网络道德的重要范畴;又如与自我的关系,人在网络中往往会表现出一种非我的状态,他们有时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凭借一时的好奇、兴趣 , 或是发泄在现实生活中的郁闷、不快和不满,在网络交往中“自我”的扭曲时有发生 。因此,网络道德必须规范在网络交往过程中网民与自我的关系;还有与自然的关系 , 网络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的目的和方式上 , 正当、合理地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应成为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
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加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研究,增强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具体指导,帮助青少年掌握和恪守网络道德规范 , 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模式 。这其中,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青少年的网上行为进行强制性约束是不可缺少的 , 青少年的网络行为需要他律 。需要通过全面改善青少年现实生活状态实现网络治理,要持续改善青少年整体生存状态 , 扎实打好青少年安全网络行为的基础 。
在全球范围内,我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痴迷问题有其特殊性 。一般国家和地区,有人迷恋网谈,有人迷恋游戏 , 也有人迷恋网上通信 。但我国网络游戏迷恋年龄段集中 , 主要在十三四岁至二十一二岁之间,虽然真正深陷病态状况的人不多,但对生活影响较大,这与青少年现实生活压力过大,生活状况不够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新时代背景下的一代人,他们处于寄托家庭、社会期望值最大,最受社会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面临着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 , 思想观念及行为上受社会变迁的动荡和混乱影响直接而尖锐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生存发展环境最复杂,生存压力最大的一代人 。网络的新型空间为他们打开了新的天地,也更增加了他们的困惑 。所以,青少年网络道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与整体上建立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体制统一起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