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完美”“不容易”……2021年末晚 , 由果壳与视频号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科学漫谈”直播吸引了50万网友在线观看 , 来自天体物理、古生物、植物、食品、营养等领域的科学家、作家和科普达人 , 以“接地气”的方式和网友们分享自己的年度关键词和感悟 。
文章图片
“今年是我旅行‘最少’的一年 , 却是学术论文被引用‘最多’的一年 。 不是我厉害 , 是我们的‘慧眼’卫星厉害 。 论文1500余次引用中 , 有1200余次都引用了关于‘慧眼’卫星的研究成果 。 这说明‘慧眼’卫星的成果也得到了同行的广泛认可 。 ”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双南 , 是我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首席专家 , 他的眼里满是骄傲 。 张双南关于自己2021年“十最”的分享 , 让网友们见识了科学家“凡尔赛”的一面 。
文章图片
右:中科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张双南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卢静用“完美”来形容她的2021年 。 在中科院古脊椎所团队的共同努力下 , 关于“有颌类”脊椎动物的研究有了重大发现 。 “虽然因为疫情 , 少了出野外的机会 , 但却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做实验和写论文 , 仍然收获颇丰 。 ”卢静说 。
文章图片
左: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 卢静
卢静还有另一个身份:科普达人 。 她和同事打造的科普账号“玩骨头的卢老师”已有近40万粉丝 。 他们用日常生活场景讲解生物演化 , 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新颖的表达方式 , 让大众平时较难接触到的科普知识成功破圈 , 得以广泛传播 。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顾有容的研究领域是植物和生态学 , 他分享了自己感受到的趋势——生物多样性的“主流化” 。 “2021年是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大年 , 这一年 ,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大会在昆明举行 , 发布了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倡议 。 ”
文章图片
左: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顾有容
“在野外随意破坏花花草草可能会触犯法律 。 ”顾有容说 , 今年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1版》 , 新的名录将更多濒危物种纳入其中 , 为研究植物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 “这是植物保护的一大进步 。 ”
“今年中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在食品行业算是非常重大的突破 , 但真正要利用到生活中 , 解决吃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带着网友们回顾了食品行业的年度大事 , 还就“吃加碘盐还是无碘盐?”“白酒为什么没有保质期?”“益生菌有必要吃吗?”“代可可脂有坏处吗?”等问题解答网友提问并进行辟谣 。
文章图片
【“突破”“完美”……听科普大咖盘点年度关键词漫谈有趣的科学】此外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宇翱、科幻作家韩松、科普作家河森堡、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作家马伯庸、自媒体人六神磊磊等嘉宾也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 不少达人都提到了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的“不容易” , 但各行各业的人都在努力奔跑 。 “我觉得大家都有侠客精神 , 大家都很了不起 。 ”六神磊磊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