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立枯病的发病时期
幼苗在2-3叶期胚乳消失,抗寒能力最差,日平均气温低于12-15°c时生育受阻,抗病性显着减弱,病原菌容易侵入,此时低温下雨时立枯病最容易发生 。因此,干旱育苗2-3叶期是立枯病流行的主要时期 。
二、水稻立枯病的危害症状

文章插图
1、芽腐,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芽或根部呈褐色,病芽扭曲、腐烂死亡 。种子或芽基部产生霉菌层 。
2、针头腐烂,多发生在幼苗立针期至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未开展,基部呈褐色,有时叶鞘上产生褐斑,病根也逐渐变黄褐色 。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产生霉菌层,茎基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多成群,成片死亡 。
3、黄枯、青枯,多发生在幼苗2.5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枯萎,穴状迅速向外扩展,幼苗基部和根部容易断裂,叶子刺绣 。天气晴朗时,幼苗迅速青枯,心叶和上部叶片“打绺” 。幼苗的叶子是绿色的,最后整株枯萎了 。插秧后,本田青绿枯死 。
三、水稻立枯病的发病原因
1、气候条件、低温、雨水、光线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低温影响最大 。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下降,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气温过低,对病菌的发育和侵染影响较小,但对幼苗的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有利于病害的发展 。天气持续低温和雨后晴朗,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恶化 。
2、侵染循环,水稻立枯病属土传病害 。由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肿瘤座菌目孢菌素属于孢菌素、草谷孢菌素、木贼孢菌素、茄腐孢菌素、Fu串珠孢菌素和无孢菌素、丝核菌素属于立枯菌素等,鞭菌素亚门霜霉菌目腐菌素属于腐菌素属于真菌 。镰孢菌素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各种寄主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当时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受到侵害 。丝绸核菌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中和土壤中越冬,用菌丝在幼苗之间蔓延,受到侵害 。
3、苗的素质、丝核菌、镰刀菌等水稻立枯病源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均为弱寄生菌,一般可在水中或土壤内腐烂生活 。这种病原菌的致病性不强,一般不应侵入强壮的幼苗,天气不好和管理不当,幼苗生长弱,抵抗性下降后,各种弱寄生菌乘虚而入蔓延 。因此,苗质差、生长弱、抗病能力差是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
四、水稻立枯病的综合防治
1、水稻苗1-2叶期,使用奥利克(青枯立克)50ml,大蒜油15ml,水15公斤喷雾,5-7天1次,连续2次喷雾 。为了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建议喷雾时每15公斤水加25毫升叶面肥 。发病中后期:使用奥利克青枯立克100毫升蒜油喷雾,每3天喷雾2-3次 。
2、仔细选种和晒种 。提高催芽技术,防止种子受伤,提高种子的生命力和抗病能力 。
3、适时播种,播种密度不宜过大 。气温稳定通过6℃时播种,不要盲目提前 。理论上,播种密度最好是300g/m2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节约农膜等生产成本,考虑到出苗率、使用插秧机等原因,广播量往往会增加,即使如此,广播量也绝对不能超过500g/m 。
4、苗床的管理: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环节工作,提高幼苗的抗病能力,防止和减轻立枯病、恶苗病的发生 。
5、加强田间管理 。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育苗环节,前保(育苗前保温)、中控(育苗后至3叶期温度控制)、后炼(3叶期至育苗前温度控制),提倡稀少育苗,控制温湿度 。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C尽量少浇水,第二叶期后应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得过湿 。3叶期后白天要通风锻炼,夜间没有霜冻也要通过低温来培育抗寒能力强的幼苗 。
- 拍死蚊子的血会传染艾滋病吗
- 茭白黑心用什么农药防治 茭白黑粉病的防病方法
- 芒果炭疽病如何防治 如何防治芒果日灼病
- 玉米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 糖尿病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 犬细小病毒怎么治疗方法 犬细小病毒怎么治疗
- 轮状病毒疫苗何时接种合适 轮状病毒疫苗何时接种
- 有点大病的个性签名 病女风格个性签名
- 糖尿病患者怎样才能降血糖 血糖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 皮疹超过一个月就绝对不是艾滋病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