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是什么职位,太史慈

太史慈太史,官职名,传夏代末已有此职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 , 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 , 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 。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 。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隋改称太史监,唐改称太史局,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五代同 。宋代有太史局、司天监、天文院等名称 。辽称司天监,金称司天台 。元代改称为太史院,与司天监并立 , 但推步测算之事都归太史院,司天监仅余空名 。明、清两代,均称钦天监;至于修史之事则归于翰林院,所以对翰林亦有“太史”之称 。
相国:
春秋时齐景公设左、右相,相成为齐国卿大夫的世袭官职 。以后其他诸侯国也有设置,或称“相国”,或称“相邦”,或称“丞相” 。只有楚国不设相,以令尹为其国的最高执政官 。秦有相国 。汉初先置丞相,后改为相国,各诸侯王国亦设过相国,后改称为相 。东汉不设相,以大司徒任宰相之职 。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 。唐以后,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 。明、清两代则用以对内阁大学士的尊称 。
相邦和丞相哪个官位高相邦:相邦,先秦官名 。简称相 。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 。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 。据《仪礼》﹑《礼记》记载﹐凡饮酒礼﹑射礼﹑丧礼中都有相或相者主持有关礼仪 。国君外出﹐亦有相跟随左右﹐如鲁定公和齐君在夹谷相会﹐即以孔子为相 。

相邦是什么职位,太史慈

文章插图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 。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 。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 。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
三晋等国以国相为相邦﹐而秦于相邦外又置丞相﹐《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 。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四川青川出土的秦武王二年木牍上﹐即有"王命丞相戊、内史],"证明《史记》的记载可信 。
秦武王之后 , 秦相邦与丞相不是交替设置的,二者是同时并存的 。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这证明相邦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而且相邦地位高于丞相 。《史记》中也记载了汉相邦和汉丞相是同时并存的职务,而且汉相邦地位高于汉丞相 。据《史记》所记﹐魏﹑燕等国也有丞相﹐其详不得而知 。楚在战国时仍置令尹以总百官﹐但《战国策》﹑《韩非子》均有"州侯相楚"之语﹐或者相仍是指的令尹 。战国时有的国家以太宰为执政﹐于是宰和相也可连在一起称为"宰相" 。
丞相:丞相,中国古代官名 。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
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但跟丞相一职不同,因为出土文物秦国东陵器物上刻有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 。这证明相国与丞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官职,而且是同时并存的,丞相是相邦的副手 , 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
相邦是什么职位,太史慈

文章插图
相关:
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左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 。秦二世时期,秦朝又增加设置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中、右这三位丞相同时存在 。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至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 , 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
自西汉汉哀帝至东汉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这200余年间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复设并任丞相,但时间很短 。三国和两晋、南北朝这360多年间,除蜀,吴和东晋初年、北朝较短时间外,不设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时期也基本不置丞相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亦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 元朝于中书省置丞相 。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余年间,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 , 不是具体的官名。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 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
相邦是什么职位,太史慈

文章插图
甘罗十二为丞相是什么意思相邦:先秦官名 。简称相 。战国时百官中最高者 。春秋时相本为君主或贵族行礼时的赞礼者 。
春秋时,贵族家中之家宰也称为家相 。家相主贵族家室之事﹐故也称为相室 。战国初年﹐有些国家的卿大夫因掌握大权而渐渐变为有国之君﹐作为他们亲信的相室便成为邦国之相,相邦由此得名 。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 。
【相邦是什么职位,太史慈】丞相:中国古代官名 。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丞相的1600余年间 , 丞相的设置断断续续,作为官名的丞相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并不长 。
相邦是什么职位,太史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三晋等国以国相为相邦﹐而秦于相邦外又置丞相﹐《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二年(前309)﹐初置丞相 。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故常改变其名称权责,方便皇帝施政 。宰相这一官职历时大约1500年 。
清朝相国是什么官职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 , 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战国时代称为“相邦”,嬴政认为相邦权力过大 , 于是暂时废除了相邦职务 。汉王刘邦即汉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邦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
秦有相国 。汉初先置丞相 , 后改为相国,各诸侯王国亦设过相国,后改称为相 。东汉不设相 , 以大司徒任宰相之职 。东汉末,献帝时始改司徒为丞相 。唐以后 , 多用以作实际任宰相之职者的尊称 。明、清两代则用以对内阁大学士的尊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