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山水口详解(一 看风水二十四山水口箅法)



二十四山水口详解(一 看风水二十四山水口箅法)

文章插图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今江苏常熟人,元代著名的画家,“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擅长山水画的创作,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了属于自己的的绘画风格,后人称其为“浅绛山水”,就是指淡彩山水画,即以墨色为主,花青、赭石二色为辅,呈现出“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的特点 。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评述黄公望绘画特色,称:
“大痴(黄公望)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 。
清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也曾经中说过:
“浅绛山水,则全以墨为主,而其色轻重之足关矣 。”
二十四山水口详解(一 看风水二十四山水口箅法)

文章插图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立轴 绢本 浅绛
横57.2厘米 纵139.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公望写山水诀:
1、近代作画 。多宗董源李成二家 。笔法树石 。各不相似 。学者当尽心焉 。
2、树要四面倶有干与枝 。盖取其圆润 。
3、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 。要折搭得中 。树身各要有发生 。
4、树要偃仰稀密相间 。有叶树枝软 。面后皆有仰枝 。
5、画石之法 。先从淡墨起 。可改可救 。渐用浓墨者为上 。
【二十四山水口详解(一 看风水二十四山水口箅法)】6、石无十步真 。石看三面 。用方圆之法 。须方多圆少 。
7、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 。乃画建康山势 。董石谓之麻皮皴 。坡脚先向笔画边皴起 。然后用淡墨破其深凹处 。着色不离乎此 。石着色要重 。
8、董源小山石 。谓之矾头 。山中有云气 。此皆金陵山景 。皴法要渗软 。下有沙地 。用淡墨扫 。屈曲为之 。再用淡墨破 。
二十四山水口详解(一 看风水二十四山水口箅法)

文章插图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横43.8厘米 纵10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9、山论三远 。从下相连不断 。谓之平远 。从近隔开相对 。谓之阔远 。从山外远景 。谓之高远 。
10、山水中用笔法 。谓之筋骨相连 。有笔有墨之分 。用描处糊突其笔 。谓之有墨 。水笔不动描法 。谓之有笔 。此画家紧要处 。山石树木皆用此 。
11、大概树要填空 。(去声)小树大树 。一偃一仰 。向背浓淡 。各不可相犯 。繁处间疏处 。须要得中 。若画得纯熟 。自然笔法出现 。
12、画石之妙 。用藤黄水浸入墨笔 。自然润色 。不可用多 。多则要滞笔 。间用螺靑入墨亦妙 。呉妆容易入眼 。便墨士气 。
13、皮袋中置描笔在内 。或于好景处 。见树有怪异 。便当模写记之 。分外有发生之意 。登楼望空阔处气韵 。看云采 。即是山头景物 。李成郭煕 。皆用此法 。郭煕画石如云 。古人云 。天开园画者是也 。
二十四山水口详解(一 看风水二十四山水口箅法)

文章插图

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纸本 墨笔
纵74.2厘米 横3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14、山水中惟水口最难画 。
15、远水无痕 。远人无目 。
16、水出高源 。自上而下 。切不可断脉 。要取活流之源 。
17、山头要折搭转换 。山脉皆顺 。此活法也 。众峰如相揖逊 。万树相从 。如大军领卒 。森然有不可犯之色 。此写真山之形也 。
18、山坡中可以置屋舎 。水中可置小艇 。从此有生气 。山腰用云气 。见得山势高不可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