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的说明特征包括 说明文的说明特征( 二 )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其中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
六、如何区分说明的对象:
(1)首先,区分说明文的类型 。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找出来 。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上,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
(2)其次,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
七、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1)从文章说明事物的内容着手,从中理解、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
(2)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及关键性词语 。作者为了要在文章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把有关事物特征的句子放在文中显著的位置 。
(3)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事物特征的,需要逐层、逐段加以归纳概括,提炼事物的特征 。
2.常考题型及答题思路:
1、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看题目 。事物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是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对象和特征 。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
(1)分析文章结构,抓段落的中心句(常常是段落的首尾句) 。
(2)重点关注关联词语,如“首先”“其次”“也”“此外”等词语 。
例【一】(2020·江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