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继续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围绕作物全程绿色生产要求,瞄准关键环节,组织专家力量,不断强化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 。一是控制灌溉技术,开展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土壤深松、作物布局等内容研究,强化水盐监测,建立主要作物的墒情评价和灌溉控水指标体系,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二是麦后复种技术,选择油菜、燕麦、白菜等绿肥、经济作物,开展麦后复种技术研究,集成轻简化麦后复种技术模式,分析对土壤改良、秋季灌水,以及下季作物灌溉施肥的影响 。三是控膜减污技术,开展高强度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无膜栽培技术试验,分析不同模式的增温、保墒、压盐、增产等效果,筛选适宜地膜和应用模式 。四是减肥增效技术,开展不同种类和形态氮肥施用效果试验示范,加大“井黄双灌水肥一体化”“黄河水自过滤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研究,通过有机无机混施,优化区域配方设计,推进配方肥生产,促进减肥增效 。五是减药控害技术,应用新型高效监测预警设备,开展病虫精准测报,强化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加快高效药械替代,推进绿色防控,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效果 。六是种养结合技术,推进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开展青贮玉米与豆科作物套种研究,推动秸秆饲料化、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循环利用 。
四、推进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基地建设
(五)着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核心区建设 。依托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核心区,以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为核心,建设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建设五大功能区:一是绿色农业投入品擂台区,引入相关农资生产企业,分类统一进行标准化试验和应用,遴选相关设施、装备、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 。二是关键绿色技术研发区,引入农业科研院校等研究力量,围绕河套灌区农业生产关键限制因素,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性研究与监测 。三是全程绿色生产技术展示区,依据孵化集成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展主要作物全程绿色生产技术的集成示范 。四是优质特色功能农业试验示范功能区,开展粮食、果菜优质绿色、富锌、富硒、有机等高效功能农业试验示范,提高作物产品附加值 。五是基地工作人员研究学习生活区,会同杭锦后旗地方政府,完善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整合资源、加强化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为科研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
(六)积极探索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模式 。依托杭锦后旗全域种植业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平台,针对河套地区农业特点,聚焦水盐膜肥药等共性关键重大技术问题,探索由技术推广部门主导、推研政企社协同推进的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河套模式 。在区域上突出典型特色,充分利用昼夜温差大、规模化程度高、土地肥沃、灌溉方便的优势,围绕小麦、玉米、向日葵、蔬菜瓜果等主要作物生产和产业发展,走出一条河套灌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子 。在技术上突出关键共性,针对水资源制约、水分利用率低、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退化、地膜污染等共性问题,着力开展科技联合攻关,加大技术集成应用,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问题 。在机制上突出主导协同,建立以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科研教学单位、地方各级政府、生产经营主体及有关企业多方参与的技术集成创新机制,发挥资金和党建“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整合资源力量,调动各方积极性,合力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创新 。
五、持续拓展“四级联创”平台
(七)加强平台的组织协调 。结合青年干部蹲点锻炼,抓好“四级联创”临时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建业务融合,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把业务作为党建的载体,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开展结对帮扶,形成党建业务融合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集中科研课题、相关项目、地方财政等相关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为全域绿色生产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
- win10关闭安全中心警报
- 河南高考用的全国几卷2020 河南高考用的全国几卷
- 全国质量月活动经典宣传标语
- 特斯拉建中国数据中心小学 特斯拉建中国数据中心
-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宣传口号
- 深圳市升学教育培训中心
- 2020年9月份全国大闸蟹价格最新行情走势分析
- 全国各地最有名的小吃有哪些
- 少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口号
- 抖音创作者中心赚钱是真的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