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得歇斯底里 你这么容易歇斯底里( 二 )


而后者则不然 , 他人的质疑对自己来说 , 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 因为他们眼中的质疑就等于事实 。有人说自己丑 , 那自己就是丑的;有人对自己的工作提出质疑 , 那么就相当于自己整个被否定了 , 自己就是垃圾 。任何一个人被别人否定 , 被变成“垃圾” , 都会产生负面情绪 , 问题就在于 , 这种情绪如何表达 。
虽说有理不在声高 , 但声高可以让自己“看上去很不好惹” , 而声高的极致 , 就是歇斯底里 。就像上文提到的这位房东 , 租户不过是表达了自己的疑虑而已 , 在她看来却是自己被全盘否定了 , 自己是不被这个世界认可的 , 她的世界 , 就此崩塌了 。
歇斯底里 , 也许就是她的内在小孩 , 在表达内心的极度恐惧吧 。
你这么容易歇斯底里 , 童年一定挺难的吧?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中 , 施老师提到 , 小孩的情绪化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恐惧 。婴儿早期只有简单情绪 , 高兴了就特别高兴 , 伤心起来就觉得特别恐惧 。孩子的情绪在两个极端之间切换 , 没有中间地带 。
孩子也会产生一些相对复杂的情绪 , 比如愉快、嫉妒、难过 , 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界定这些情绪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 小孩子醒来的时候如果肚子饿了 , 但是他感到的并不是饥饿而是身体的不舒服 。如果这时候恰好妈妈不在身边 , 他就会感觉自己被抛弃了 。对于一个还要靠母亲喂养的孩子 , 母亲不在身边 , 那自己是否能生存下去就成了问题 , 于是恐惧感袭来 , 大哭大闹 。
上文中提到的这位房东 , 就很可能拥有一个情绪化的内在小孩 。在婴幼儿时期 , 如果没有经历足够的爱抚、眼神交流等情感发展的必要过程 , 孩子也就体会不到情感的丰富 。他们不知道 , 在极度恐惧和单纯的高兴之间 , 还可以有担忧、惆怅 , 也可以有愉快、欣喜 , 还有嫉妒、低落等等 。
对于他们而言 , 引发负面感受的情境 , 就要用极度的愤怒甚至歇斯底里来表达 , 而那些感觉还不错的情境 , 就只能是高兴 。就像手里只有一把宰牛刀的人 , 他不会想到杀鸡还可以有小刀 , 而是只知道自己有一把宰牛刀 , 那自然是需要的时候就直接拿出来了 。
本质上 , 有一个情绪化内在小孩的人 , 童年都会受到父母在他们情绪上的忽视 。所谓情感忽视 , 就是父母本应该给孩子提供相应的情感支持 , 但面对孩子的情感需求时 , 父母选择了不回应、不支持或是忽视 。
这些对孩子情感支持的方式 , 都是较为消极的 , 当孩子的需求不被重视、回应时 , 虽说表面上张力没有那么大 , 但对孩子会造成一种暗地里的伤害 。他们会觉得自己好像哪里错了 , 但因为父母没有表现出大吼大叫或是其他反馈 , 他们并不知道究竟错在哪 。
对未知的恐惧 , 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 , 而父母对孩子情感的消极支持 , 则强化了这种恐惧 。没有过丰富的情绪体会 , 也就学不会用更为合理的情绪来表达内心的需求和对他人的反馈 。
所以 , 虽然面对一个歇斯底里的人会有些尴尬 , 甚至也会引发我们的不爽甚至愤怒 , 但是的确该问一问:“你这么容易歇斯底里 , 童年一定挺难的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