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的故事50字 顾恺之的故事

_原题为:魏晋南北朝三杰“之”二顾恺之
昨天介绍了三杰”之”一书圣王羲之 。今天我们接着介绍”画祖”顾恺之(公元341-402),字长康,无锡人,是东晋时代一位杰出的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这位大艺术家,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加上他性情坦率、自负,为人诙谐、古怪,所以被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三绝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顾恺之多才多艺的人,特别是在绘画上的造诣,尤其突出,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兴宁二年,即公元364年时,江宁(今南京)要修建一所大庙,和尚们到处向各方面人士化缘募款 。当时一般士大夫官僚捐的钱没有一个超过十万的,而顾恺之却满口答应要一个人乐捐一百万 。大家见他捐的这个数太多,都不太相信,以为他可能是在说大话,或者是在开玩笑 。过了一些时候,和尚们果真拿着缘簿来找他,向他要一百万钱 。这时顾恺之不慌不忙地对和尚们说 。请你们在新建的庙里,准备好一增白墙,我自有道理 。”和尚们也不知他要做什么,只好照着他说的这么办 。顾恺之在庙里住了一个多月,专心一意地在那堵白粉墙上画一尊维摩诘(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像 。快完工时他对和尚们说 。明天可以请人来看一幅画,告诉大家:头一天来看的人,要捐十万钱;第二天来看的人可以减半只捐五万钱第三天以后,捐多捐少可以随便 。”这消息传出后,哄动了远近 。许多人都想来看看究竟是一幅什么画 。到了这天,来的人不少 。那幅维摩诘像的清瘦面容,满含着慈祥庄严的神情,既像在入定,又像在沉思,使人看了有一种宁净圣洁的感觉 。顾恺之的艺术魅力,使人受到了深刻的感染 。果然,和尚们趁这机会募了一大笔钱,很快就凑足了一百万钱的数目 。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顾恺之绘画艺术的高度成就,而且也说明了人们对他的艺术的尊敬与喜爱 。

顾恺之的故事50字 顾恺之的故事

文章插图
顾恺之绘画创作的真迹,现在已经失传了,流传下来的只有后人摹本,如《列女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几幅 。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 。根据他留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篇著作,可以看出他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有许多卓越的见解 。比如他认为画人物必须把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的观察结合起来,才能够把人物的精神状态表现得准确而微妙并且主张人物的神气必须通过外形表现出来 。这些论点,就是在今天,也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