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是怎么产生的,盐是如何生产的

盐是怎样形成的海水中的各类化学元素中,盐所占的比重最大 。同时,盐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的食用调料 。对于盐的形成原因,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去看看盐的形成吧 。
盐的形成
依照自然存在的状况,盐可以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和岩盐四种 。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用大海的海水、盐湖的湖水、盐水井的井水晒制盐了 。当然,现在人们还继续用这种反复取制盐 。不过,也有一部分加碘精制盐是从另一种途径取得的——由开采的岩盐加工而成 。
在盐矿,地下大块的岩盐被炸开,经过“筛割机”“粉碎机”“研磨机”的加工,生产出有多种用途的粗盐(例如,粗盐可用来使水软化或者化解路面上的冰) 。
要制精盐 , 先将粗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 。将盐水泵入整流器,通过加工形成类似膏体的“盐糊” 。过滤“盐糊”,将其干燥,并按盐粒的大小进行筛分 。这样就得到了精细的方晶盐 。加入化学物质碘化钾 , 制作使用碘盐 。
加碘后的食盐经过包装和运输 , 然后才能走进千家万户 , 走进我们的生活 。
盐的性质
1.和酸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酸+盐→新盐+新酸(强酸→弱酸)
这里的盐可以是不溶性盐 。
[举例]2HCl+Na2CO3==H2O+CO2↑+2NaCl (碳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2.和碱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用盐防潮
碱(可溶)+盐(可溶)→新碱+新盐
[举例]2NaOH+CuSO4==Cu(OH)2↓+Na2SO4
3.和盐发生反应[复分解反应]
盐(可溶)+盐(可溶)→两种新盐
[举例]CuSO4+BaCl2==BaSO4↓+CuCl2
4.和某些金属反应[置换反应]
盐+金属(某些)→新金属+新盐
注意:1.反应中的金属一定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才可以把它给置换出来
2.铁生成的为亚铁盐
3.钾,钙,钠 , 钡过于活泼会先与水反应
4.反应物中的盐必须可溶
[举例]Zn+CuSO4==ZnSO4+Cu
*其他:1.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
例:MgO+SO2====MgSO3
盐的酸碱性
盐也分为酸式盐,正盐,碱式盐 。
盐有的电离,有的要水解 。
关于盐呈酸性碱性的口诀:"谁强显谁性"
比如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但如果是强酸强碱盐显中性,弱酸弱碱盐的酸碱性要看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显相对强的性质 。
说明:强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 Cl (氯) NO3(硝酸根) SO4(硫酸根)等
弱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CO3(碳酸根)等
强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a(钠)、K(钾)等
弱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H4(铵根)、Cu(铜)等
强酸强碱盐:一般中性(pH=7)(如:NaCl\KNO3)
但是对氟硼酸钠等氟硼酸盐,其对应的氟硼酸是强酸,属于强酸强碱盐,然而氟硼酸钠因为其中氟硼酸根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羟基氟硼酸而部分释放出HF,所以其水溶液pH约为2~4,显现较强的酸性 。
强酸弱碱盐:酸性(pH<7)(如:NH4Cl\CuSO4)
弱酸强碱盐:碱性(pH>7)(如:Na2CO3/NaHCO3)
口诀:
都溶硝酸钾钠铵 即意为:硝酸,钾,钠,铵的盐都是能溶于水的 。
碳酸没有三价盐 即意为:一般认为,碳酸盐中的金属离子没有3价的 。
盐酸除银汞 即意为:银和汞的氯化物不溶于水 。
硫酸去钡铅 即意为:钡和铅的硫酸盐不溶于水 。
碱溶有五位……
钾钠铵钙钡 即意为(合上句):一般情况碱只有5个能溶于水:钾钠铵钙钡(钙为微溶) 。
实验:把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 过一会儿取出,用水洗净 , 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
现象:铁锈消失 , 溶液变黄 。
从实验看出, 铁钉表面的锈已被除去. 这是因为盐酸跟铁锈(主要成分Fe2O3)起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的缘故
盐的食用禁忌
1.咳嗽消渴、水肿病人不宜食用 。
2.高血压、肾脏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摄入量,最好用代盐(氯化钾)或无盐酱油代替食盐以促进食欲 。
3.在 炒菜 做汤时忌高温时放碘盐 。炒菜爆锅时放碘盐,碘的食用率仅为10%,中间放碘盐食用率为60%;出锅时放碘盐食用率为90%;凉拌菜时放碘盐食用率就可以达到100% 。
4.碘跟酸性物质结合后会被破坏 。据测试,炒菜时如果同时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 。另外 , 碘盐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会下降 。
过量食用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
经很多研究证实,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高低有联系 。最早的动物实验中人们发现高食盐摄入量会升高血压 。后来,在很多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如果膳食中食盐摄入增加,会升高血压;但减少食盐摄入后血压就会有降低的趋势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钠离子摄入过多会引起肾上腺和脑组织释放一种因子,这种因子会使细胞兴奋性增加,变得更容易“激动” , 结果则表现为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
肝肾脏疾病
食盐也是经过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的 。在动物实验中,人们发现高食盐摄入量会使得尿液中蛋白质的量升高;后来,在人体中的继续研究也发现,高食盐摄入量也会升高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 而这恰恰是肾脏功能发生问题的危险信号 。对1966年至2004年间发表的关于食盐与肾脏疾病的人群研究证据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高盐膳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脏损伤,可能会加大患肾脏疾病的风险 。
骨质疏松和肾结石
食盐含有钠离子,研究发现,钠和钙在人体中代谢是有联系的,它们由同一种分子调节 。钠离子从人体排出时,还会携带一部分的钙离子,因此,钙的排出量也会增加 。如果平时膳食食盐摄入过多 , 排钠增加的同时也会增加钙的排出,尿钙水平升高 , 可能导致骨骼变薄和骨质疏松症,也增加骨折的风险 。另外,尿液中的钙离子增多,还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
看了盐形成的原因还看:
1. 湖是怎么形成的
2. 地球引力是怎么形成的
3. 湖泊是如何形成的
4.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5. 冰是如何形成的
盐是如何生产的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 , 同时盐是咸味的载体,是调味品中用得最多的,号称“百味之祖(王)” 。放盐不仅增加菜肴的滋味,还能促进胃消化液的分泌 , 增进食欲 。
我国盐的资源很丰富,产盐区遍及全国 , 产量也很大,不仅能充分满足国内人民生活的需要 , 而且还可以组织出口 。我国所产的食盐主要有海盐、井盐、池盐、矿盐等 。
食盐按加工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原盐(粗盐)、洗涤盐、再制盐(精盐) 。原盐是从海水、盐井水直接制得的食盐晶体,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钙、硫酸钠等杂质和一定量的水分,所以有苦味;洗涤盐是以原盐(主要是海盐)用饱和盐水洗涤的产品;把原盐溶解 , 制成饱和溶液,经除杂处理后,再蒸发 , 这样制得的食盐即为再制盐 , 再制盐的杂质少,质量较高,晶粒呈粉状 , 色泽洁白,多作为饮食业烹调之用;另外,还有人工加碘的再制盐,为一些缺碘的地方作饮食之用 。
酸与碱中和的产物(中和反应),由金属离子(包括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 。
盐是怎么形成的 盐形成的过程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盐大多提取于海洋,那么盐是怎么形成的呢?
海水中的盐类 , 来自于陆地的岩石和土壤,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诞生,此时的海水却是淡的 , 但是在岩石和土壤中却含有着大量的盐分 。
后来因为地壳经过了强烈的运动,火山喷发 , 形成了大量的水蒸气 , 于是就不断下雨 。盐在水里会溶解,溶解在水里的盐被雨水冲刷到了河里,然后跟着河水慢慢地流入海里 。这样 , 海水就变咸了 。
人们再用各种晒盐法,将海水中的食盐晶体析出形成粗盐 , 再将粗盐经过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最终制得精盐 。
食用盐是从哪里来的我国食盐的产地分布很广,从东北到海南、台湾 , 从新疆、青海、川藏到内蒙,出产着种类繁多的盐:海盐、井盐、岩盐、池盐等 。其中辽宁、山东、两淮、长芦各盐场盛产海盐,自古闻名 。井盐则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的自流井最为有名 , 岩盐产于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新疆、青海等地 。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很多咸水湖,盛产池盐 , 其中最大的是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池,据统计 , 仅这一盐池开采出来的池盐,足够我国十二亿人口食用四千多年 。其他如青海茶卡盐池、甘肃吉兰泰盐池、山西解池都是著名的池盐产地 。
【食盐是怎么产生的,盐是如何生产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