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在哪个州,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呢请问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城阳郡: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三国艺苑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 。原治汉寿 , 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 , 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三国艺苑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三国艺苑
· 南阳郡:治宛城 。三国艺苑
·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 。三国艺苑
荥阳郡:曹魏时始设定,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三国艺苑
· 赵郡:在今河北邯郸一带,治邯郸 。三国艺苑
临川郡: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 , 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
· 临渝:又称渝关,即今山海关 。三国艺苑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三国艺苑
· 信都郡:又称广川国,治信都县,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三国艺苑
· 济阴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三国艺苑
济南郡: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
·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 。三国艺苑
· 桂阳郡:治彬县 , 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
·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
夏口:汉水入长江处,也称汉口、沔口、鲁口 。孙吴在蛇山上筑夏口城 。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孙权在赤壁之战前驻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吴,只是把柴桑作为临时指挥部 。
· 逍遥津:在今安徽合肥东北 。
·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
· 胶东郡:有时是国,治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
高阳郡:治高阳 , 即今河北高阳 。西汉初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是高阳乡,在今河南,与高阳郡无关 。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 。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云南晋宁东,益州郡和益州是两个概念 。蜀汉改为建宁郡 。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 。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
· 琅邪国: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诸葛亮是琅邪人 。
梓潼郡: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 , 即今四川梓潼 。
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 , 斜水向北流入渭水 , 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叫褒斜道 , 又叫斜谷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
· 清河国: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 。
·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
· 淮阳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阳 。
淮南国: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
· 渔阳郡: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 。
·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定 。
·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
博陵郡: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 。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
·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
· 葭荫:在今四川广元西南,蜀汉改汉寿 。
健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 。
· 街亭:在今甘肃庄浪东南 。
· 颖川郡: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 。
· 鲁郡:治鲁县(今山东曲阜) 。
· 敦煌郡:治敦煌县 , 在今敦煌西 。
渭桥:汉时在长安附近有渭桥 , 中渭桥在今咸阳东十公里处,东渭桥在灞水入渭水处,西渭桥在今咸阳南 。
零陵郡: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 。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 。
· 蜀郡:治成都 , 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 。
雍州:东汉末始设定,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
鄱阳郡: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
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 。曹操是谯县人 。
黎阳津:在今河南浚县东 , 是古黄河北岸的重要渡口,与南岸白马津相对 。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三国艺苑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
· 襄平:在今辽宁辽阳 。三国艺苑
襄阳郡: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 。三国艺苑
· 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上,传诸葛亮祭旗处 。三国艺苑
九江郡:治寿春 。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 。三国艺苑
下邳:国名(国与郡级别性质一样,国的行政首脑称相)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三国艺苑
·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三国艺苑
· 上党郡: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三国艺苑
· 上庸郡: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三国艺苑
· 山阳:今河南焦作东,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即此地 。三国艺苑
· 广陵郡: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 。三国艺苑
· 小沛:即沛县的别称 。三国艺苑
子午道:从长安东南的杜陵穿秦岭到汉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
天水郡: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 。
五原郡: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为五原人 。
· 五丈原:在今陕西歧山南 , 斜谷口西 。
· 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 。
·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
· 长阪:在今湖北当阳东北 。
· 长沙郡: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 。三国艺苑
乌林:孙刘破曹处,今湖北洪湖县东南,长江北岸的乌林矶 。三国艺苑
· 巴东郡:汉末刘璋设,治鱼复 , 即今四川奉节东 。三国艺苑
巴郡: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三国艺苑
左冯翊: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 , 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 。左冯翊、右扶风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区名 。魏改冯翊郡 , 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 。三国艺苑
右扶风:见上条 。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
·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 。公孙瓒曾领此郡 。
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
· 平原: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 。三国艺苑
· 东平国: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 。三国艺苑
·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 。三国艺苑
· 东莞郡: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 。三国艺苑
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陶谦时为徐州治所在郯,后迁到彭城 。
· 北地郡: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
· 北海郡: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
· 卢龙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
· 代郡:治代县 , 今河北蔚县西南 。
白马:在今河北滑县,当时在黄河南岸,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
白帝城:在四川奉节白帝山上 , 是东汉处公孙述建,他自以为是白帝,故命名 。
· 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
永昌郡: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 , 即今云南保山东北 。
弘农郡: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 , 在今河南灵宝北 。辖黄河以南 , 宜阳以西 。
· 辽东郡:治襄平,即今辽阳 。
· 辽西郡: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 。
· 西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处,在今甘肃天水西南 。
西河郡: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 。治兹氏,即今汾阳 。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 , 吴扬州治建业 , 魏扬州治寿春 。
·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东南 。吴后改西陵 , 晋又改夷陵 。
· 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 。
延津:今河南延津,当时在黄河以南 。从延津东北至滑县的渡口,也统称延津 。
· 合浦郡:治合浦 , 在今广西合浦东北 。
会稽郡:治三阴 , 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 。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 。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 。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
· 齐郡:治临淄(在今山东临淄) 。
朱崖郡:孙吴时设定,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
幷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
米仓道:从汉中沿着濂水谷道和巴江谷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
江夏郡: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 , 吴在武昌(今鄂城) 。
· 江州:即今重庆嘉陵江北岸 。
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 , 也就是虎牢关,演义里把一个关两个称呼误以为两个关 。
·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
· 安定郡: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 。
· 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 。
·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
阳平关:汉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白马河与汉水交接处 , 蜀汉的阳平关在在汉阳平关南,今宁强西北 。
阴平郡:曹操时设立 , 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 。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
· 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沮水、漳水之间 。
·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 。
苍梧郡: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 。
赤壁:一般认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说武汉以南的赤矶山 。苏东坡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误作赤壁,又被称为东坡赤壁 。
· 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
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 , 包括杭州在内 。
· 庐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 。
· 庐陵郡:孙策时设定,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
·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
·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
陆口:即蒲沂口,蒲矶口,陆水入长江处,鲁肃、吕蒙屯兵处 。
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 。
· 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 。
·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 。
· 陈留郡: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 。
昭陵郡:吴开始设定,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 。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
·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
青溪:吴在建业城东南开运河,从钟山西南经今市区入秦淮河 。
· 武乡:诸葛亮封武乡侯,在汉中东北 。
· 武昌:原名鄂县 , 今湖北鄂城,孙权时改 。
·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肃武威 。
·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
· 郁林郡:治布山 , 在今广西桂平西 。辖今广西大部 。
芒砀山:在河南永城东北,分芒山和砀山,演义中张飞一度在此落草 。
昌邑郡:汉昌邑郡或国、山阳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东钜野东南 。山阳郡和献帝被废后居的山阳县不是一个概念 。
· 昌黎郡:魏始设定,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
金城郡: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 , 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
京城:今江苏镇江,209-211年孙权从吴移治此 。东晋开始改叫京口 。
·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
河内郡:辖今河南的西北部 , 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
· 河东郡: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阪,关羽为河东人 。
· 河间郡:有时是国 。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
· 河南郡: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 。
· 泸水:今雅砻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后的一段 。
油口:又叫油江口 。赤壁战后硫备曾驻军于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长江口 。
· 定襄郡: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 。三国艺苑
·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东北 。三国艺苑
房陵郡: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 , 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三国艺苑
· 建业:今南京 。三国艺苑
建宁郡: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 。三国艺苑
建安郡:孙吴时分会稽设定,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 。治建安 , 在今福建建瓯 。
· 始兴郡:孙吴分桂阳郡设定 , 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
· 始安郡:孙吴分零陵郡设定,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
· 沓中:姜维屯兵处,在今甘肃舟曲西、岷县南 。
三国时期州郡名称
东汉十三部州(三国行政区域)
司隶校尉部:治所 河南(今洛阳市东) 辖区 今陕西中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南西部 。称为“司州” 。
豫州: 治所 谯(安徽亳县) 辖区 今河南南部、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
兖州: 治所 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 辖区 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和江苏西北角 。
徐州: 治所 郯(山东郯城县西南) 辖区 今山东东南部,江苏北部及安徽东北角 。
青州: 治所 临锱 辖区 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角 。
凉州: 治所 陇(甘肃清水县北) 辖区 今甘肃东南部 。
幷州: 治所 晋阳(太原市西)今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内蒙之一部 。
冀州: 治所 镐(hao)(河北柏乡县北) 辖区 今河北西南部 。
幽州: 治所 蓟(北京城西南) 。辖区 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各一部 。
扬州: 治所 历阳(安徽和县,后迁寿春) 辖区
今江苏南部、安徽中部、南部,浙江、福建、江西三省 。
荆州: 治所 汉寿 (湖南常德市东) 辖区 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粤三省边缘 。
益州: 治所 雒(四川广汉县 , 后迁绵竹,再迁成都) 辖区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 , 陕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
交州: 治所 广信(广西梧州市)
三国时期的荆襄九郡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 。辖 宛城(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 淯阳(今南阳市英庄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县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今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 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 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水库区)、析(今西峡县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关一带)、南乡、成都、襄乡等 。
南郡:郡治江陵 , 领县十八 。江陵(今为荆州市)、临沮(今湖北当阳)、夷陵(今宜昌市)、华容(今华容县)、宜城(今宜城市)、郢(今湖北省荆州城郊外的东北处)、襄阳(今襄阳市)等 。
江夏郡:郡治西陵县(今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亦有西汉治于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北) 。三国时 , 魏、吴各置江夏郡,魏江夏郡治上昶城(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 , 吴江夏郡初治沙羡(县治在今武汉市江夏区境内) , 孙权自公安都鄂后,立武昌郡,旋复名江夏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 。
零陵郡:郡治零陵县(今广西区全州县咸水乡),辖8县、5县级侯国 。
泉陵县: 县治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辖今永州市零陵区、永州市冷水滩区、东安县、祁阳县、祁东县及双牌县北一部分;
零陵县:县治今广西区全州县咸水乡,辖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
营道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大阳洞,辖今湖南宁远水市、九疑 , 道县柑子园、四马桥一带; 泠道县:县治在今湖南省宁远县东部胡家村,辖今宁远、新田一带 。〈西汉初元四年(前45年),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
始安县:县治在今广西区桂林市,辖今广西桂林、永福、阳朔一带;
营浦县:县治在今湖南省道县东门一带,辖今道县地及双牌南的一部分;
洮阳县:县治在今广西区全州县永岁镇一带,辖今广西全州、资源一带;
湘乡县:县治在今湖南省湘乡市,辖今湘乡市、双峰县地 。
重安侯国:原钟武县(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改名重安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阳县西渡镇,辖今衡阳县地;
都梁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武冈市,辖今洞口、绥宁、武冈、城步等县市一带;
夫夷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阳县西,辖今新宁县、邵阳县一带;
昭阳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东县,辖邵东县地;
烝阳侯国:治所在今湖南省邵东县东部 , 辖衡阳县、邵东县东地 。
桂阳郡: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领县十一,辖今湘南粤北 。
武陵郡:郡治临沅(即今常德市城区),领十二县:临沅、汉寿、孱陵、零陵、充、沅陵、辰阳、酉阳、迁陵、镡成、沅南(即今桃源县地,故城在今桃源县西南70华里)、作唐( 今安乡县地)
长沙郡:郡治临湘(今临湘市) 。
襄阳郡:从南郡中分出来的曹操控制部分,今襄阳市 。
章陵郡:也叫南乡郡 。从南阳郡中分出来的曹操控制部分 。
三国时期所属现在的哪些地方
刘禅(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 。即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 。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 , 公元223-263年在位 。后蜀汉被曹魏所灭 , 刘禅投降曹魏 , 被封为安乐公 。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 , 军国大事先后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蒋琬等人,自己没有什么表现 。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 , 蜀国逐渐衰败 。后魏朝大举伐蜀,刘禅投降 , 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几年后去世 。刘禅,被刘备立为太子 。刘备于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驾崩,他于同年五月继位,改年号为“建兴” 。刘禅庸碌无能 。在位前期,主要依靠诸葛亮治理国政 。几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均遭失利 。自诸葛亮死后 , 蒋琬和费祎辅政 , 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 , 团结内部 , 又不轻易用兵 , 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 。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 , 多次对魏用兵无功 , 消耗了国力 。而刘禅自诸葛亮死后,更加昏庸无道,贪图享乐,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朝政日非,连姜维也因怕被害 , 自请到沓中(今甘肃甘南州舟曲西北)种麦以避祸 。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 。诸葛瞻在绵竹战死,魏军进而逼近成都 。这时,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 , 毫无损伤 。后主一听敌军逼近 , 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急忙召集大臣商议 。有人建议后主逃向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但那里情况复杂,能否站稳没有把握 。有人建议东投孙吴,但孙吴也日益衰弱,自身难保 。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 , 反缚自己双手 , 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 。蜀汉灭亡
求三国时期各州郡县建制
东汉及三国时期的州郡划分大致如下:(天下分为十三州,另有洛阳一地称为司州或司隶 。三国时期,各国为方便管理,对部分郡县又做了重新划分,下有叙述 。
因此“州”是大于“郡”的,至于“八十一州”和“四十一州”的说法,可能是演义的作者将三国时期的州与后世所谓的州搞混了,因为后来诸朝开始设“道”、“省”等行政单位,而“州府”变成了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的行政单位 。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其他的称谓错误,比如州的长官,在东汉时称“州刺史”,黄巾之乱后为方便管理听刘焉建议改成“州牧”,完全掌握军政大全 。而书中的某些地方却称“X州太守”,是错误的 。)
司州:分置河东、平阳、河内、弘农、河南尹等四郡一尹,下辖55县,属魏地 。约于今陕西省、山西、河南省部分之地 。
幽州:分置涿郡、代、上谷、渔阳、辽西、玄菟、乐浪、右北平、燕国、辽东属国等十郡一国一属国 , 下辖69县 , 属魏地 。约于今河北、辽宁与北朝鲜 。
冀州:分置魏郡、广平、阳平、钜鹿、常山、安平、平原、乐陵、博陵、渤海、章武、河间、清河、赵国、中山国等十三郡二国,下辖123县,属魏地 。约于今河北、山西东部、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
幷州:分置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等六郡,下辖44县 , 属魏地 。约于今山西省与陕西省部分 。
青州:分置齐郡、济南、乐安、北海、城阳、东莱等六郡,下辖62县,属魏地 。约于今山东省与辽宁省辽河以东之境 。
兖州:分置东郡、济阴、山阳、泰山、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等四郡四国,下辖71县,属魏地 。约于今山东省西界与河南省东北 。
豫州:分置颍川、汝南、弋阳、陈郡、谯郡、鲁郡、梁国、沛国等六郡二国,下辖94县,属魏地 。约于今河南省 。
徐州:分置彭城、下邳、东海、琅琊、东莞、广陵等六郡,下辖50县,属魏地 。约于今江苏省、山东省南境、安徽之宿、泗二县之地 。
雍州:分置京兆、冯翊、扶风、北地、新平、陇西、天水、南安、广魏、安定等十郡,下辖70县,属魏地 。约于今陕西省、甘肃省东部 。
凉州:分置金城、西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等七郡,下辖44县 , 属魏地 。约于今甘肃省 。
荆州:南阳、南乡、义阳、江夏、襄阳、魏兴、新城、上庸等八郡65县属魏地;南郡、宜都、建平、武昌、蕲春、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营阳、始安、邵陵、贵阳、始兴等十六郡102县属吴地 。约于今湖南、湖北、广西北境、贵州东北部、四川东部以及广东连县等地,腹地颇大 。
益州:分置蜀郡、犍为、江阳、纹山、汉嘉、朱提、越隽、牂柯、建宁、兴古、永昌、云南、汉中、广汉、梓潼、巴郡、巴西、巴东、涪陵、武都、阴平等二十一郡,下辖146县,属蜀地 。约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
扬州:淮南、庐江等二郡十四县属魏地;丹阳、新都、会稽、临海、建安、东阳、吴郡、吴兴、豫章、庐陵、鄱阳、庐江、临川、安成、庐陵南部等十四郡一都尉146县属吴地 。约于今江苏省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数省之地 。
交州: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属国、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属国一都尉,下辖104县,属吴地 。约于今广西、广东二省与越南国;后吴分南海、苍梧、临贺、合蒲、珠崖、郁林、桂林、高凉、高兴、合蒲北部等九郡一都尉另置广州
对于三国时期 , 各州郡的简介,及地图 。
官渡之战发生在哪个省?在今河南省 。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
战争结果: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 。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 。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 ,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 。

官渡在哪个州,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战争过程: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 。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 。
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 。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 。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 , 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 , 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 , 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 , 企图南下进攻许昌 , 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
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 。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 , 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 。
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 。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 , 败袁军 。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 。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 。
曹操纳其言 , 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 。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追桌I⑼督?。
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 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
参考资料:
官渡之战的官渡是现在的哪里位于现在的哪里什么省河南省中牟县 。
官渡战场在如今的河南郑州,具体位置是中牟县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西南距郑州机场30千米 。截止2021年2月,辖邵岗、田庄村、十里铺、宋庄、冉庄、邱庄、大段庄、小孙庄、邢庄、明山庙、前庄、官渡桥等42个行政村 。陇海铁路、310国道东西过境 。境内有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古战场 , 属军事要要冲之地 。
官渡在哪个州,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官渡桥村因傍官渡水而得名,这里原来有座关帝庙,存清乾隆年容间石碑,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 。据《中牟县志》载,这里曾经有过一座旧城,名叫“官渡城”,又有台名“官渡台”或“曹公台”,乃东汉曹操与袁绍相拒之处 。“官渡城”附近有“水溃村”,距官渡20公里霍庄有“袁绍岗”,传说是袁绍屯兵处 。
参考资料:
东汉末年的官渡位于现在的1、官渡,位于河南省中牟县 , 西南距郑州机场30千米 。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
2、属于:官渡镇紧邻古都开封,属于河南郑州市,是河北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重地 。
3、三大战役: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 被后世称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 。
4、奠定了基?。涸谡獬≌揭壑胁懿倨窘枇酵蜃笥业谋? ,出奇制胜,大破袁绍十万大军,为以后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
【官渡在哪个州,三国时期各州郡名称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