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灯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活动,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 。据传说,灯节最初是为了祈求来年庄稼丰收而举行的 。古代人们通过点燃彩灯来庆祝丰收,祈求幸福和吉祥 。后来,灯会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庆祝节日和娱乐活动 , 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中国,灯会的时间从农历正月十五开始,一般持续数天至十几天 。灯会的形式千变万化,有花灯、龙舞、狮子舞、舞狮、舞龙等表演形式 。民间还流传着种种关于灯节的传说故事,如传说中的月宫嫦娥、吕洞宾、李白等诸多传说都与灯会有着密切的关联 。
总之,灯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节日活动,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一、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江苏省南京市的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工序繁杂,经过“装造掏范、障口、掏边、找断头、接头、拽花、摇纬、练梭、抛梭、挖花过管、妆花配色、织造打纬”等十多个步骤,超过百道工序,耗时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四五年最终织造出南京云锦 。
2006年5月20日,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3 。2018年5月15日,该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二、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是南京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华一绝”之称 。
南京金箔工艺始于东晋,至今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南朝当时的文献中已有生产金银箔的记载 。元朝时,开始大量生产金箔,到了明清,更有进一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 南京金箔得到迅猛发展,远销世界各国 。
2006年5月20日,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36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三、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流行于南京的民俗活动 , 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
秦淮灯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时期,国都建康(今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 , 其盛况为全国之冠,是中国最早的灯会 。唐代时得到了迅速发展 , 明代时达到了鼎盛 。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一直是历代南京民众辞旧迎新、祈求吉祥、喜庆热闹的社会文化空间 。秦淮文化是古老的金陵文明的代表,秦淮灯会则是传承秦淮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2006年5月20日,江苏省南京市申报的秦淮灯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Ⅹ-50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四、南京白局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 , 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 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 。
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 , 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 。
白局属于联曲体说唱艺术 , 白局曲牌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 , 富有江南特色;白局的伴奏多采用江南丝竹乐器,如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 , 再配上板鼓、碟盘、酒盅等特色打击道具 , 表演起来十分生动有趣 。
白局形同相声,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 , 表演内容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历史传说、节庆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誉为南京民间文化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南京方言,人文风俗有很高的历史贡献 。
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五、南京剪纸
南京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据史书可考,明代已流传民间 。
旧时南京人婚嫁喜庆 , 多聘请艺人来家用大红纸剪各式喜花,缀于箱、柜、被、枕等嫁妆之上,其它如斗香花、鞋花、门笺等品种,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
其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 , 如喜花之类 , 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义丰富 。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以上内容参考:
秦淮河的灯影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灯彩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 , 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 。其中,秦淮河流域的灯彩更是家喻户晓,正所谓“秦淮灯火甲天下” 。2008年秦淮灯彩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交汇点新闻推出系列短视频报道《了不起的传承》 , 第七期视频聚焦秦淮灯彩,主人公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秦淮灯彩技艺传承人陈柏华 , 让我们听听他与秦淮灯彩的故事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我是陈柏华,是第三批国家级非遗秦淮灯彩技艺传承人 。小时候受母亲影响,我就喜欢写写画画 。每逢过年村子里要挂灯彩,我就开始尝试着做,做完后村民们都很喜欢,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 。灯彩又叫花灯 , 我做花灯已经有四十多年了 。
中国的民间文化博大精深,我在做花灯的过程中会把中国的传统故事融入到其中 。逢年过节,我还会制作以生肖为题材的花灯 。今年是牛年,我研发出了六七十种生肖牛的花灯,其中最令我满意的是牛脸谱的花灯 。牛角作为废弃物,我把牛角和花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献上哈达,挂上五彩绸 , 牛的精神可以通过艺术再生,预示着牛年吉祥如意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秦淮灯彩传承人守护了三十三届秦淮灯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 玉壶光转 , 一夜鱼龙舞 。”鼎沸的人声、明亮的彩灯以及人山人海是历年秦淮灯会的盛景 。“南京人都说,过年不到夫子庙观灯等于没有过年,到夫子庙不买盏灯等于没有过好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业亮说道 。
一盏灯,六十二道工序 , 镌刻了他的时光,从二十多岁至五十七岁,顾业亮与秦淮灯会共成长 。他笑说:“我是秦淮灯会见证者 。”
秦淮灯会源于南朝 。论及秦淮灯彩,从东吴至今,秦淮灯彩已跨过千年时光、光彩不息 。追溯秦淮灯会的起源,便在南朝时期已有雏形,其盛况为全国之冠,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灯会 。自明代开始 , 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双无 , 仅秦淮灯彩的品种就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 。
顾业亮告诉采访人员:“明代《南都繁会景物图》中就描绘了灯会的盛景 , 早在明代南京秦淮灯会便是一绝 。”秦淮灯彩长盛不衰!顾业亮说道:“为什么秦淮灯会能传承1000多年,并且能够走出国门?这是因为南京有适合灯会生长的环境 。”明代时期南京灯会的中心区域位于评事街,后逐渐向具有浓厚市井气息的夫子庙转移 。灯彩也逐渐与南京民俗有了难以割舍的联系 。
“南京人春节要到夫子庙走走 。买一盏荷花灯,象征着和谐,买一盏兔子灯,象征扬眉吐气;买个狮子灯 , 寓意恭喜发财 。”顾业亮说,“老南京的风俗有新人结婚了,长辈送开花结子灯给媳妇,女儿送花篮给长辈的习俗 。”
同时,秦淮灯彩的特点是接地气,比起其他那些大体型种类的灯彩,秦淮灯彩更轻便易携带,也更平民化 。“南京人到夫子庙看灯会,不仅仅是看 , 还要带一盏荷花灯回家玩 。”顾业亮说道,“它能传承 , 第一有适合秦淮灯彩生长的土壤 , 第二有它的影响力,第三有鲜明的地域性 。”
中国的花灯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从纸扎的发展到铁丝扎的,造型更加牢固美观;从烛光的发展到LED电子灯,灯光效果更强 。花灯在春节的作用可大了 ,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非常喜庆 。
花灯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我们来说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重道远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南京秦淮灯会时间2022“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 , 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每年持续50多天,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 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秦淮花灯有什么特色吗秦淮灯会又称“金陵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 主要在每年的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 。
灯会所燃的灯叫“灯彩” , 也叫“花灯”,是我国聪慧的劳动人民为了增加喜庆节日的欢乐气氛而制作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多用竹、木、藤、绸、布、麦秸和金属等材料精心制成,取材方便,技艺精妙 。
灯彩艺术是一门多艺术的集锦,与纸扎、装裱、雕刻、剪纸、皮影、绘画、书法、刺绣、编织、建筑等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一门综合的艺术 。
秦淮花灯的品种繁多 , 主要有宫灯、球灯、花灯、动物灯、转灯等 , 融南北灯彩特色于一体,具有“做工精细、色彩艳丽、造型逼真、动感合一”的特点,被称为“花灯的名品” 。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秦淮河流域,如建都于此的历代王朝宫殿内外 , 以及夫子庙、三山街、笪桥、评事街、上新河等文化商贸繁华地带 。
秦淮灯会源远流长,早在南朝时期就有元宵灯会,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享有“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明代初期以来,著名的秦淮河“灯船”也随之蜚声天下 。灯会期间游人如海,万灯齐明,一派热闹景象 。
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初期 , 南京城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和天下太平,张灯结彩的景况开始从深宫禁苑、宗教场所走向民间大众,“灯火满市井”的场景颇为壮观 。
对此,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等都曾用生动的诗歌 , 描绘了南朝利用灯彩来增添节日气氛的社会风尚 。
自明代开始 , 秦淮河畔灯火之盛天下所无,而仅秦淮灯彩的品种逐渐地发展到两三百种之多 。即使在端午节等其他一些节庆,张灯结彩景象也高潮迭现 。
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 , 他为了招徕天下富商建设南京,营造盛世氛围 , 竭力提倡灯节这一盛事,他将每年元宵节张灯时间延长至10夜 。
从正月初八开始,至正月十七才落灯 , 使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 。那时,秦淮人几乎“家家走桥 , 人人看灯” 。
1372年的元宵节 , 朱元璋更是别出心裁地下令在秦淮河上燃放万盏水灯,当时的场面蔚为壮观,热闹非凡 。
1409年初,明成祖朱棣“赐百官上元节假十日”,并继续张灯结彩,营造节日气氛 。
1412年,他又下令在南京皇宫午门外,集能工巧匠筹办灯会,精心扎制鳌山“万岁”灯,并且与民同乐 。
据明代国史《皇明通纪》记载:
永乐十年正月元宵,上赐百官宴,听臣民赴午门外观鳌山三日,自是岁以为常 。
这种灯会规模宏大 , 以数百千种几万盏灯彩叠成山形,中间用五色玉栅簇成“皇帝万岁”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南京秦淮灯会的由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