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御匈奴劳民筑长城

_原题为:秦始皇御匈奴劳民筑长城,孟姜女唁亡夫泪塌决长城
匈奴一直都是秦朝北方的劲敌 。
战国时,秦、赵、燕三国都与匈奴为邻,它们都在与匈奴接壤的边界上修筑了长城,并且还派重兵把守,以防御匈奴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tian)率领大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了过去被匈奴强占的河南地方(指今内蒙古自治区黄河以南的河套地区) 。为了进一步巩固边防,蒙恬奉命把旧日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整,筑成了一道西起陇(long)西郊的临洮(今甘肃岷县境)、东至辽东郡内(今辽宁省辽阳市北),长达五千余里的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一一万里长城 。以后,历经两汉、北魏、北齐、北周以至隋唐,各朝都对长城有所修缮 。特别是明代,几乎对长城加以全部整修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长城,西起嘉峪关(在甘肃省),东到山海关(在河北省),像一条长龙似的蜿蜒起伏于崇山峻岭中 。这条气派雄浑、壮丽,令人叹服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人遗留下的成绩 。

秦始皇御匈奴劳民筑长城

文章插图
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并令蒙恬率众修筑长城,这对防守秦朝的北疆和保卫黄河流域一带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是有着极大的意义的 。但是,秦刚灭六国不久,人心未定,创伤未复,如此过早过急过猛地动员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修筑这样规模巨大的工程,毫无疑问,是会给人民增加负担的 。加之秦始皇在位期间,短短十几年,一方面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好事情,另一方面也做了不少劳民伤财的坏事情 。他听信方士们的胡言妄语,迷信神仙长生不死之说,屡次派人远航海外,访仙求药,浪费了大量金钱(徐福,据说是倭国的“祖宗”) 。为了显示威风,他不断巡游各地,到处登山刻石,炫耀功德 。他足迹所至,东北到过今天的河北省昌黎县,东南到过今天的浙江省绍兴市,南边到过今天的湖南省宁远县 。有一次,他想南巡到衡山,舟行至湘山(湖南湘阴县北),遇到大风,不禁大怒,命三千刑徒将山上的树木完全砍光,向湘神表示皇帝的威力 。他滥用民力,强迫人民给自己修筑生前居住的宫殿和死后安眠的坟墓 。著名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工程之大,空前未有 。单是这两项工程就征调了七十多万人 。据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庭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中可以竖立五丈高的大旗;宫前有十二个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 。骊山陵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余;墓中有宫殿和百官位次,内蔵珠玉珍宝无数,还用水银造成江河大海,象征山川形势 。
苛重的赋税与劳役,把人民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在秦始皇的统治下,人民表面上暂时不敢说话,实际上内心里却充满了反抗的怒火 。这种怒火,一旦化为行动,其威力则勇猛无比 。不管统治阶级权力的长城多么坚厚,一定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摧毁 。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故事,就正是反映了人民这样一种心理 。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对新婚的夫妇,男的名叫范喜良,女的名叫孟姜女,正在欢度婚后的蜜月,忽然男的要被征发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命令下来,丈夫不得不走 。范喜良和孟姜女各怀着生离死别的悲哀,被强逼着分开了 。
岁月一天一天地消逝,范喜良一去了无音讯 。孟姜女日夜想念着丈夫 。她满怀着与丈夫相会的心情和希望,跋涉千山万水,来到了长城边,想探访自己丈夫的下落 。
【秦始皇御匈奴劳民筑长城】可是,她的希望破灭了,范喜良早已在沉重的苦役下死去 。孟姜女看到了长城,没有看到丈夫,她的心碎了 。她放声痛哭,哭声震动了天地 。她悲愤的眼泪飞溅到城墙上,把长城冲塌了一道四十里长的缺口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