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建安时代的诗歌有哪些特点

建安时代的诗歌有哪些特点建安诗歌是从汉乐府和“古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虽也讲究用辞和文采,但仍保持了乐府民歌的本色,不象后来某些文人诗那般过分追求辞藻 。此外,刘勰也强调:辞藻修饰与风骨良好的结合,才是文章中的精品 。
如像曹植的诗 , 既有一定的华美,又不至于伤害风骨,因此人们在提倡建安风骨时,不仅肯定了它的风骨,也肯定了它风骨和藻饰结合的一面 。所以,从南朝到唐,提倡建安风骨的人尽管各自的着眼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针对当时文坛上的一些不足 , 象辞藻过于华丽,用字过于艰深,风格软靡无力,内容或空洞或繁杂,感情昧暗等,而要求作品有生气,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等,这在文学史上起到了有益的作
建安诗歌的时代精神特征建安诗歌的时代风格:三国两晋,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它之前的两汉时期,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是辞赋,诗歌大多是乐府民歌,文人创作不多.进入三国以后,文人创作的重点转向了诗歌,诗歌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渐与辞赋并...
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代表作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①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②张扬个人的积极进取精神;③悲凉哀怨的慷慨之气;④鲜明的民歌情调建安文学在思想内容特征:
【建安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建安时代的诗歌有哪些特点】一是反映了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如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王粲的《七哀诗》、蔡琰的《悲愤诗》、曹植的《送应氏》等,都是这类内容题材的作品 。
二是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与情感、心志,如曹操的《短歌行》抒发的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总的来说体现了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 。
建安文学的艺术特征:
1.建安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 。它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社会生活 , 具有充实的内容 。对时代乱离的反映及个人情志的抒发,形成了慷慨悲凉的主体风格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恰切的概括:“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 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
2.建安文学总体上说境界开阔,自由通脱 。诗歌主要是学习乐府民歌,在艺术上受到汉乐府叙事性的影响,又加强了抒情性,并向着文人化的诗歌转变 。除了时代的群体的总体特征之外,也具有很强的个体的个性特征 。
3.建安诗歌:以五言成就最高,为五言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
散文:体式多种多样 。
辞赋:沿着汉末抒情小赋的创作道路,而题材更加广泛,抒情、咏物、感事、饮宴、游猎无所不至 。两汉之世,户习《七经》,虽及子家,必缘经术 。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 。一也 。建武以还,士民秉礼 。迨及建安,渐尚通侻;侻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 。二也 。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于此 。三也 。又汉之灵帝,颇好俳辞,下习其风,益尚华靡;虽迄魏初,其风未革 。四也 。?8?5
文心雕龙: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 , 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貎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 , 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子俶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袵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7?4,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槩而多气也 。
建安时期的文学集团有哪些建安时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时期 。曹操为文不尚华词,多实事求是,无所顾忌 。其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能突破前代陈规,形成清峻、通脱的文风,成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对当时及后世散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丕、曹植的散文众体兼备,风格自具 。曹丕之文 , 通脱自然之风近于曹操 , 而其文章之华丽则沿袭了东汉文风 。曹植文章意气极盛,文采焕发,文质兼胜 。孔融文章以议论为主,辞采典雅富赡 , 放言无忌 。建安后期 , 文章讲究用事,重视辞藻,表现了由质而文的发展趋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