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这波疫情什么是拐点 什么是拐点( 二 )


我们在这种有些紧张环境下的焦虑其实是属于由现实焦虑转向神经性焦虑 。
现实焦虑:
我们知道,在我们的头脑中,只有自我是直接和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意识、感觉、知觉、记忆、情感、思想等这些都是自我干的活儿 。当我们感觉外部世界可能会有一些危险时,自我会发出一个信号,来警戒头脑,以保护自己,这个信号就是焦虑 。
害怕一个外部世界的东西,如电梯失控或失去控制的汽车等都是现实焦虑,像担心作业做不完影响成绩这一类的焦虑也是现实焦虑 。
神经性焦虑:
它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现实焦虑的基础上的 。当你觉得自己的某种本能(位于本我中)会带来现实的危险时;或者因为欲望和恐惧(位于本我中)太过强烈,假如被释放会使自我无法承受、自我的功能可能会被损伤、自我会崩溃;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自我会发出警示信号即焦虑 。
复杂而神秘的地方在于,因为这种本能、欲望和恐惧是位于本我中的,也就是说,它们还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其实完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些本能、欲望和恐惧 。你只会感到莫名的、没有理由的、挥之不去的焦虑,但并不知道自己在焦虑什么 。
比如,在家没工作的我们,会想自己的工资怎么办,会联想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物质生活;作为父母的我们会担心孩子的学习到底能不能在家学到效果;一些个体户,会想自己的生意,从而产生现实焦虑,当现实焦虑出现之后,我们会经常想这些问题,我们会觉得害怕,但是又不得不去想,对什么都产生怀疑,产生神经性焦虑 。
面对焦虑状态,我们怎么办?
①认知重建——重新认识自己的想法
【8月份这波疫情什么是拐点 什么是拐点】尝试把自己焦虑的想法看成是“猜测”,而不是“事实” 。当你焦虑时,其实是你的头脑在尝试保护你,它希望能够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从而减少如果真的事发对你造成的冲击 。不过,未来“有可能”发生,并不等于未来“一定会”发生 。
不要让自己和自己的想法绑定,比如,作为父母面对在家学习的孩子,我们不要总是觉得他们学不好,我们可以在陪伴他们的时候,来进行检验,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困难而不是想象出困难把自己吓到 。
②想得更大更远——不纠结于现在
对于你当下的处境,你是不是看得太过狭隘了?是不是只看到了负面的部分,而不是看清楚整个图景?焦虑会让我们只能注意到眼前的威胁,而无法从更大的角度思考 。眼前这个情境,真的像你的焦虑告诉你的那样重要么?5年,甚至10年以后,你还会如此在意眼前的这个问题么?
我们要学会反问自己,现在疫情在眼前,但是他不会持续到永远,我们可以自己查阅以前的疫情情况,给自己正面的信息 。
③转移注意力——干点儿别的试试
当我们为同一件事反复纠结,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这时,如果你还死盯着这件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不妨先开始做一些其他的任务,比如在纠结工作时候,可以先看点儿闲书或者做个饭 。
不要以为这是在浪费你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往当你重新开始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
专家将负面情绪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酝酿阶段:经过疫期冲击后,社会大众的心理显得较为敏感,总体表现为“表面平稳,暗流涌动”;
释放阶段:部分民众在自身诉求迟迟未得到回复,或外部信息与自身意愿相差过大时,容易出现非正常甚至过激言行;
觉知阶段:随着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社会情绪将慢慢回归理性,公众心态趋于冷静或继续释放,内心开始觉知思考,衡量利益得失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