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中的日月星辰代表什么 古代墓葬风水中的日月星辰


李彦颉/文
【风水中的日月星辰代表什么 古代墓葬风水中的日月星辰】摘 要:大同地区多辽代壁画墓,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在墓室下部壁画内容,但并未过多关注穹顶壁画 。虽然其构图内容简单,但是从整体上看大同地区辽代壁画墓绝大多数都出现天象图 。本文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天象图并对大同地区辽代壁画墓穹顶中天象图的归类总结,来探讨大同地区大量辽代壁画墓中出现的天象图所反映的地域文化风貌以及丧葬生死观 。
天文星象学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观象授时”的中华文化传统,随着历史的发展,又表现出新的创造 。北方民族的天文星象学走着一条文化开放的道路,构成北方民族在文化上的开放性、容纳性与空前的活力 。辽代的大同地区墓室中天象图,不以科学论高低,它显示的是中华北方民族的宇宙意识与宗教感情 。
关键词:墓葬壁画;天象图;二十八宿;太阳;太阴


一 、天象图概说在古代,天象变化与社稷的命运息息相关,天文图具有占卜王朝兴替、兵祸寇乱的政治功能 。由于天文知识可作为星占之用进而影响现实政治的运作,因此墓葬天文图在表现上有其种种限制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也收录了部分的天文图像 。唐代内府的图籍在安史之乱后流散于民间,朝廷已经无法完全掌控天文知识 。原来应该由皇室所收藏的天文图籍却大量流出内府,也意味着中晚唐时期秘画珍图所具有的神秘性已经逐渐开始消退 。所以,辽代墓葬中的天文图将较于汉唐时期,更为简化 。
辽代模仿唐制设立“司天监”掌管天文历法,并以中原历法为基础,与宋历法想相互参照,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历法 。其中辽代开创的“契丹算法”更是影响深远,还曾传入欧洲 。此外,辽代的天文历法还吸收了古巴比伦文化影响的印度佛教文化,逐渐形成了其中国传统二十八星宿和黄道十二宫交融发展的趋势 。在这种天文学发展的背景下,辽代壁画墓中的天象图也体现出辽代人对宇宙的认知与宗教意识 。辽代人仍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宿为中心,作为主流宇宙意识 。对于西方传入的黄道十二宫他们也接纳并加以利用,其将其逐渐中国化,和二十八星宿、十二辰共同组成更具“中华意识”的完整宇宙认知体系 。
林圣智先生曾提到:“根据表现形式的差异,中国中古时期墓葬中的天界图像具有三种表现模式:天界母题、天界纹饰、天文图 。”[ 林圣智《中国中古时期墓葬中的天界表象—东亚的比较视野》,《古代墓葬美术研究》第一辑,文物出版社,第132页.]本文所提到的星象图即天文图则是由日月、星宿等所共同组成的天象,即为天文考古学中所谓的星图 。
1、二十八星宿
在黄道和赤道附近的两个带状区域内分布着中国传统的二十八星座,古人称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二十八次或二十八星 。《史记·律书》:“《书》曰二十八舍 。……舍者,日月所舍 。”[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1243页.]
新城新藏在《东洋天文学史研究》中曾经指出:“中国的二十八星宿体系应该形成于西周初年,理由不仅是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从新月的出现逆推朔日,而且在《尚书》和《夏小正》等典籍之中,也出现了二十八宿的个别星名 。二十八宿的建立时代久讼纷纭,至今悬而未决 。”[ 新城新藏:《东洋天文学史研究》,沈璇译,中华学艺社1933年.]“施古德(Gustav Schlegel)根据《尚书·尧典》的记载,认为中国的二十八宿体系形成于大火星在春分时晨见、角宿一在立春时晨见的时期,并且推论,中国的二十八宿从公元前1400年起就必定已经存在了 。”[ 冯时.《天文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版,第357页.]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