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富平荆山
文/彭辉
在陕西省富平县石川河南岸 , 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山脉 , 名曰“荆山” , 当地人称荆山塬 , 又名断塬 , 习称南塬、吕村塬 。荆山位于陕西富平、三原、阎良三地交界处 , 素有广义与狭义之说 。广义上的荆山 , 指今三原县嵯峨山下以东 , 直至阎良区关山镇 , 东西延绵九十余里 。狭义上的荆山 , 西起三原县浑谷河东岸买家坡 , 东迄富平石川河西岸断原 , 东西延绵三十余里 , 海拔379.2-483.2米 , 比阎良平原高出130多米 。从北面南而望 , 势如卧虎 , 颇为壮观 。攀顶鸟瞰 , 西阔东窄 , 状如葫芦 , 故素有"金丝吊葫芦"风水宝地之称 。

文章插图
《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铸鼎于荆山 。”轩辕黄帝本姓公孙 , 后改姬姓 , 号轩辕 , 是古华夏部落首领 , 为五帝之首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 , 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 , 播百谷草木 , 大力发展生产 , 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 故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然古籍记载轩辕黄帝铸鼎之地有三处:一是河南灵宝境内之荆山 , 也引用古文献加以叙说 , 且有汉唐宫殿和古碑等遗迹佐证 , 似乎也有些道理;二是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之朝阪 , 此说是以“洛水”为依据的 。清乾隆三十五年 , 时任富平知县吴六鳌纂《富平县志》“地理卷”中 , 对大荔朝阪与富平荆山做了考证辨析 , 认为《禹贡》所载“荆山”在富平 。

文章插图
近年来 , 笔者多次探访富平荆山及周边山川古河 , 稽考地形地貌及村落及河道名称 , 似乎铸鼎之地在富平更为靠谱 。尤以漆沮河(今称石川河)佐证更为详实 。如《尚书·禹贡》上说:“黑水、西河惟雍州 。弱水既西 , 泾属渭汭 , 漆沮既従 , 沣水攸同 。荆、岐既旅 , 终南、惇物 , 至于鸟鼠 。”又“导岍及岐 , 至于荆山 。”《汉书·地理志》说:“怀德县禹贡北条山在南 , 北有强梁原 , 即禹贡铸鼎处也 。” 在东汉以前 , 富平地域存两个古县 , 即频阳县和怀德县 , 频阳县始设于秦历共公年间 , 其遗址在今美原镇境内 。怀德县始设于西汉年间 , 汉景帝为纪念外婆所设 , 其遗址在今富平县城北怀德村 。东汉末年富平县治寄居怀德 , 到了元初 , 外来县富平县称谓取代了古频阳县与怀德县 。西晋《帝王世纪》说:“禹铸鼎于荆山下 。”唐代《括地志》载:“荆山今名掘陵塬 。”《蔡氏传》说:“荆山即北条之荆 , 今耀州富平掘陵塬是铸鼎地 。”明万历间孙丕扬纂《富平县志》载:“县治南名强梁塬 , 西魏富平县治处 , 塬之南高者为荆山 , 即禹贡掘陵塬也 。塬西北渡漆沮河而西为盤龙塬 。……县南荆山 , 在陕西关中渭河以北 , 荆山由嵯峨六峰巡麓而东延数百里 。” 清乾隆间吴六鳌纂《富平县志》上说:“北条荆山属富平之南 , 三原之东 , 临潼之北 , 蒲城之西 , 皆统一为荆山 。”由此可见 , 富平南面之荆山 , 当属轩辕黄帝及大禹铸鼎之处 。
- 江西吉安风水宝地 浙江省全安风水宝地
- 中国三大风水宝地宜兴 常州的风水宝地
- 风水宝地图片 白马风水宝地图片
- 山脉之什么风水宝地 石山风水宝地
- 来宾南泗风水宝地图片 岩架镇风水宝地地图
- 江门圭峰山亲子 江门市圭峰山风水宝地
- 最好祖坟风水宝地 广东十大风水宝地祖坟图
- 全青岛最好的风水宝地 四象俱全的风水宝地
- 北流隆盛风水宝地留题
- 风水鱼缸里放什么摆件 像鱼缸的风水宝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