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各村名由来,山西汾阳地名的由来


汾阳是中国山西省临汾市的一个地名,其由来源于春秋时期宋国的开国公——汾公 。
汾公是汾水流域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强盛了汾水流域的部族 。汾公治理汾水,筑堤筑坝,使水流畅通 , 为汾阳地区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后来,汾公逝世后,他的子孙争权夺利 , 导致汾水流域分裂成多个小国 。这些小国与其他国家不断交战,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
秦朝统一六国后,设立汾阳县,将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来 。这也使得汾阳这个地名更加广为人知 。历经千年,汾阳成为了中国山西省临汾市的重要城市之一 。
山西汾阳地名的由来汾阳 , 因位于汾河西北,按水之北曰阳而得名 。据《明史·地理志》,汾阳县,奉宋金元汾阳军,汾阳军取义则因地当汾河之阳 。2003年10月23日 , 国务院批准撤销吕梁地区 , 设立地级吕梁市 , 县级汾阳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吕梁市代管 。
汾阳:汾阳是山西省辖县级市,由吕梁市代管,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 , 吕梁山东麓 , 东、北部与文水县相邻 , 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 , 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 。汾阳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 。全市下辖3个街道、9个镇和2个乡 。
汾阳市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 , 处于太原经济圈节点,与孝义、介休共同构成太原经济圈次中心 。汾阳是着名的酒都,是中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 汾酒、竹叶青产地、中华名酒第一村——杏花村就在汾阳 。

汾阳各村名由来,山西汾阳地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陈村名字的由来陈村隶属洪洞县刘家垣镇 , 位于洪洞、蒲县、汾西三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虽处偏僻,然文墨村之名历来被人称道,并闻名周边三县,甚是本村人的骄傲 。
村名源于何时,史志并无记载 , 可以肯定是因陈姓人的迁入兴起而来 。十多年前一位本村在县城当干部的姜姓前辈,曾与我探讨,说村名为什么不叫姜村而叫陈村?理由是解放的时候,村里主要的好院落好田地都为姜姓人氏所有,当时村名之辨虽无结果,但本村人关心家族发展 , 崇姓重名的文化传统可见一斑 。
从祖辈口口相传中可知,陈村曾经有焦家户(庄)、栢家岭等不同叫法 , 说明柏姓焦姓人氏最早在这里居住生存,村中至今还有一户栢姓后代,虽然早没有焦姓后人存在了,但焦家的庙堂院落尚存遗迹,焦员外的很多故事,仍然是邻村人的闲谈乐趣,焦家的势力影响,可以说明他们在这里生存的时间相当久远了 。
以姓氏打头给地方起名的习惯由来已久,大多用以明示他们最先对这块土地的开垦与所有,如马家庄,韩南庄等,当然以地形地貌特点、出现过的人物故事起名的也不少,这些地名最终是以区别其他地方为目的,有得仅限于同村同乡里人知道而已,如红子沟、水沟里等 。为此可以推断无论叫柏家岭或者焦家庄,这些叫法显示地名的成份多,显示村级组织的成份少,这也就不难理解在史志难以查找,只有焦员外的传说,而没有焦家户的传说原由,是一样道理 。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家行政机构基本只设到郡县 , 县令是最小的朝廷命官,县以下的村社管理主要靠的是有名望的族长、里长,加上那时生产力低下,人员稀少 , 休养政策宽松,地名、村名、人口迁移、土地房屋卖买等等基本是地方上说了算,也就是那个家族强就由哪家来管理 , 所以说陈村完全成为一个村名就得从陈氏的迁入谈起 。
陈村陈氏先祖陈德,家谱记载是元朝至治三年即公元1322年从汾阳迁来,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至元十三年(1353年)陈氏第五代人在本村老坟穆凹坟立碑祭祀立规,石碑很高大,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破坏,但看过碑文的人尚有很多人健在,能够叙述大概内容,这说明陈氏族人在元朝末期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 , 有了一定威望 。从汾西光绪八年的县志中可查到,明朝汾西全县分十四里 , 其中伏珠里包括伏珠、陈村、磊上、回坡底四村,另外从周围村落寺庙发现的碑文,已很难发现有焦家户与焦姓人氏的记载,综合诸多元素本人推测陈村村名的起始时间在元朝未年明朝初年 , 大约在1370年前后,已经有六百多年的时间,从邻村伏珠发现的汉代古墓群与唐朝建立的村落 , 可以追溯到最先有人在此居至少在宋朝,村史可达千年 。
陈村历史上隶属汾西县,1954后归到洪洞县 , 从传说中的焦栢姓氏的开垦阔土,到陈姓、姜姓、郭姓、韩姓、马姓、朱姓等十几种姓氏的先后加入,目前已成为刘家垣镇最大的村庄,虽然历史上的洪洞大地震(1303年)、光绪三年(1877年)大旱等对人口遭成毁灭性灾难 , 本村也无法幸免,人吃人,整家饿死的悲局令人扼腕痛惜,但陈村人都能迎难而上,团结互助,和睦相处,正如陈姓老祖陈德的讳名 , 德行乡里,勤劳治家,不断向村西住扎,开田扩土,形成南庄、北庄、朱家庄、红子沟、交常凹、安安庄等布满沟沟梁梁的八九个小山庄自然村,各姓氏都得了和谐均衡的发展 , 嬴得陈村文明的快速发展 。
文墨陈村的名气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从现有的碑楼庙宇、楼院、河渠建造大多出现在这期间,本村人修桥补路、筑坝造田、行善施好都有历史遗存 , 注重教育 , 文科武举,人才辈出,村风村貌大为改观,直到解放后,厅局级干部,专家学者,能人层出不穷 , 兴办教育、科学种田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敢先行先试,始终走在乡县的前列 , 文明陈村已被传颂二百余年 。
文墨陈村由来虽尚还缺乏有力证据支撑,有待今后的发现与考证 , 但文明陈村已是不可辩驳的现实,这是几十代陈村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身为陈村人,无论你何姓何名 , 无论你是男是女 , 身份高低贵贱,自你出生后,就自然而然地烙上陈村的标签 , 不管你远行千里,身在何处,她都同你与生俱在,你的骨子里永远流淌着先辈吃苦耐劳,拼博向善,文明礼貌、开拓创新的血液 , 这是你的骄傲自豪,也是你智慧力量的源泉,惟愿你能记住这块热土,慎终追远,奋发有为,传承文明 , 光前裕后!
陈红中于2019.12.16晚
汾阳各村名由来,山西汾阳地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有关汾阳的诗句【自然概况】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 。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 。距省城太原106公里,总面积1179平方千米 。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各占1/3左右,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 。这里峰峦重叠,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 , 主要山峰有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薛公岭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 , 其中石华崖2043米,是市内最高峰 。中部和西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 。东南部为平原 , 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海拔最低处724米,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粮棉产区 。境内河流为季节河流 , 主要有中部的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 , 南部的阳城河;东部的文峪河、磁窑河等 。其中文峪河最大 , 它与磁窑河由文水入境于孝义境内汇合注入汾河,水资源总量1.6亿吨 。耕地面积5.5万公顷,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瓜菜等 。木材林、经济林和天然牧坡4.5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达30万亩,森林覆盖率27.5% 。其中有果木树145万株 , 以核桃树居多 。
【行政区划】
汾阳市辖2个街道(文峰街道办事处、太和桥街道办事处)、9个镇(杏花村镇、贾家庄镇、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峪道河镇、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3个乡(阳城乡、西河乡、栗家庄乡),共有318个行政村,356个自然村 。
文峰街道办事处(6个村):南关村、东关村、东南村、洪南村、建昌村、昌宁宫 。
太和桥街道办事处(6个村):北关村、北关园、东北村、籽城坊、古庄村、曹兴庄 。
三泉镇(33个村):三泉村、张家堡、赵家堡、任家堡、李家街、南垣村、仁道村、郭家庄、上庄村、张多村、新贤村、团城村、段庄村、聂生村、巩村、尚文村、义丰北、义丰南、平陆村、西赵村、东赵村、东石村、南石村、北石村、北马庄、南马庄、榆苑村、任义庄、西贾壁、东贾壁、贩峪村、崞村、员庄村 。
演武镇(18个村):演武村、招贤村、白石村、南开社、东堡障、西堡障、辛盖村、韩家桥、北上达、中上达、南上达、师家庄、西河堡、东大王、西大王、北川头、北小堡、北辛庄 。
肖家庄镇(17个村):安头、康宁堡、肖家庄、八十堡、玉兰、青堆、高丰、孙家庄、唐家堡、中寨、西马寨、东雷堡、宣柴堡、义安、潴城、何家庄、望春 。
冀村镇(19个村):冀村、仁岩、艾子、唐兴、城子、古贤、南薄、东河头、东马寨、东陈家庄、东遥庄、大会头、菩提庄、宋家庄、西九枝、东九枝、李家庄、东家庄、富家庄 。
杨家庄镇(33个村):垣头、庄上、北舍、靳家庄、韩家垣、高家庄、磁盆沟、杨家庄、中西庄、焉头、前贺庄、后贺庄、色头、南灵浮、北灵浮、北偏城、康家山、舍科、王家池、南焉、乔家山、邓家坪、南垣活、谷丰、南泉头、田家庄、裴家庄、冯家庄、紫家焉、中庄、庄子、南偏城 。
贾家庄镇(17个村):米家庄、前庄化、后庄化、罗城、古浮图、朝阳坡、小罗城、太平、董寺、金井、新丰、古贤、西雷堡、大相、贾家庄、西陈家庄、北廓 。
峪道河镇(52个村):堡城寺、宏寺、峪口、南崖底、赵家街、梁家沟、李家沟、崖头、田褚、水泉、沟北、张家坡、王盛庄、柏草坡、赵庄、后沟、金庄、桑沟、开垣庄、安乐庄、下池家庄、上池家庄、熬坡、龙湾、南道、下张家庄、上张家庄、宋家庄、坡头、马家社、向阳、圪垛、后庄、褚沟、余家垣、何家垣、相了垣、冯家山底、姜垣、交口、闫家庄、王虎庄、任家庄、马家庄、高新村、蔚家沟、下古池、上古池、唐垣、拐岭底、肃静、刘村 。
杏花村镇(20个村):东堡、西堡、冯郝沟、安上、霍头、山庄头、小相、上堡、下堡、小相寨、庄上、石老、上庙、张兴村、窑头、辛庄、杜村、官道、永安、武家垣 。
石庄镇(20个村):石庄、下庄、曹家庄、新富村、前杨寨、后杨寨、阳泉、张家庄、东村、南广城、北广城、西庄、东武堡、西武堡、胡家社、原家社、李家村、菽禾、三合庄、谷雨焉
阳城乡(30个村):西阳城、东阳城、孝臣村、田屯村、小虢城、靳屯村、东龙观、文侯村、乔家庄、赵家庄、吴南庄、峰南村、西路庄、见喜村、董和村、东官村、西官村、虞城村、普会村、董家庄、干河村、节义村、牛庄村、史家堡、北庄村、东堡村、北堡村、申家堡、东路庄 。
西河乡(6个村):北门村、西关村、西门村、冯家庄、大向善、小向善 。
栗家庄乡(39个村):栗家庄、万户侯、南垣底、石塔、南花枝、北花枝、石家庄、芦家垣、双圪垛、河壮、牧庄、芦家庄、桑枣坡、花豹里庄、田村、刘家堡、协和堡、刘家庄、郭庄、北垣底、石盘山、南垣村、南垣寨、河堤、兴裕龙泉、杏湾、黄嶂、前庄、上林舍、北杨家庄、张家堡、侯家焉、下家庄、石匣、南庄、北古庄、郝家庄、北赵郡、南赵郡 。
汾阳各村名由来,山西汾阳地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解放军的建制沿革汾阳 , 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 。据《明史·地理志》,汾阳县,奉宋金元汾阳军 , 汾阳军取义则因地当汾河之阳 。
汾阳始建于春秋初期,为瓜衍县,属并州 。
战国属赵,为兹氏县 。
秦汉时期仍名兹氏县(今市区西南8千米巩村),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
新莽改兹同,东汉复旧 。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兹氏县治徙今市区,且为西河郡治 。
西晋改为隰城县,改郡为西河国 。永嘉末年陷废 。
北魏太延年间置什星军,后废 。太和八年(484年)复置隰城县及西河郡,隶汾州 。孝昌年间汾州自今交口县境徙此 。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于今市区南8千米东阳城村侨置灵州和真君郡 。武定四年(546年)于今市区东南8千米团城村置武昌郡 。
北齐改汾州为南朔州 。
北周废灵州,改南朔州为介州 。
隋大业中年改介州为西河郡 。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西河郡为浩州,三年复为汾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汾州为西河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汾州 。上元元年(760年)改隰城县为西河县,属汾州 。
宋属河东路 。
金属河东北路 。
元属冀宁路 。
明洪武元年(1368年),省西河县置汾州(直隶州),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 。万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为汾州府,依廓设汾阳县,府属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驻县城内 。
清康熙六年(1667年)冀南道废,入冀宁道 。
民国年间废府、道,县直属省 。民国29年(1940年),属晋西北行署第八专区;民国32年(1943年),属晋绥边区行署第八专区;民国34年(1945年),属晋绥边区吕梁行署七专区;民国37年(1948年),县划属华北区晋中专区,同年7月,汾阳全境解放 。
1949年属汾阳专区 , 为专署驻地 。1951年废汾阳专区,县改属榆次专区 。
1958年属晋中专区 。
1970年属晋中地区 。
1971年5月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 。
1996年8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汾阳撤县设市,为县级市 。
2003年10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吕梁地区,设立地级吕梁市,县级汾阳市改由山西省直辖、地级吕梁市代管 。
汾阳各村名由来,山西汾阳地名的由来

文章插图
【汾阳各村名由来,山西汾阳地名的由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