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大雁塔 , 又称大雁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小雁塔南端,与小雁塔相对 。它是唐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 也是中国现存古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保存最为完好的砖塔之一 。
大雁塔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最为广泛流传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安葬自己的皇后文德皇后而建 。文德皇后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她在唐太宗年轻时一直陪伴左右,曾为他诊脉把脉,私下里也曾多次劝谏李世民,深得他的信任和敬爱 。唐太宗很感慨,誓要为她建造一座巨大的塔供奉 , 以纪念她的功德与情谊 。
大雁塔最初建于公元652年 , 当时只有五层 , 塔身呈方形,基座宽约50多米,高约30米 。后来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大雁塔多次修葺,到了唐玄宗年间 , 又在原有基础上增建了五层,塔高达64.5米 。此后几经修缮,不断壮大 , 成为现在的规模 。
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大雁塔自建成以后,就有“雁塔”之称 。它的得名有多种说法 。
一种说法是:当年玄奘取经途中曾困沙漠,后来得到大雁引领,才找到水源,得以生还 。建造这座佛塔是为了报答菩萨所化身指点迷津的大雁之恩 。
还有一种说法:它和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鸽救生的佛教故事有关 。唐代人习尚雁,通常以雁泛指鸟类,因此得名雁塔 。

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价值意义:
大雁塔的修建 , 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国的结果 。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于今的标志之一 。
大雁塔最初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 , 不可攀登 , 每层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 。
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窣堵坡形制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 , 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 。
雁塔故事景区是什么大雁塔建于652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又称慈恩寺塔 。关于“雁塔”这个名字的由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
【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相传在玄奘法师西天拜佛求经的路上,有一天,玄奘法师走到大漠,遇上了风沙,迷失了方向 。此时,玄奘法师的粮食和水所剩无几,眼看就要陷入绝境 。面对这种危机,玄奘法师依然淡然盘膝而坐,念经呼法号 。
这时,从远方飞来一只大雁,在玄奘面前抖翅低鸣,频频将脖颈伸向远方 。玄奘法师领会其意,就跟随这只大雁走出了荒漠 , 找到了水源 。
玄奘法师对大雁充满了感激之情 。回国后,在修建大慈恩寺的时候 , 他就将塔命名为“雁塔” 。
关于塔名的另一种说法来自古印度迦蓝佛,据说他曾穿凿石山做五层高塔 , 最下面一层是大雁的形状,称为雁塔 。玄奘最初设计建造的塔就采用了这种形制,故名“雁塔” 。
还有一种说法和佛祖释迦牟尼有关,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曾化身为一只鸽子,解救天下苍生 。唐代人习惯上崇尚大雁,通常都以大雁泛指鸟类,因此把塔取名为“雁塔” 。
关于雁塔之名的来源 , 还有一种说法是,建塔的地点过去常有大雁落脚 , 在为塔取名时,正好有大雁飞过,玄奘一指大雁,就给此塔定名为“雁塔” 。
当然,不管“雁塔”2字究竟来自哪里 , 雁塔之名是确定了 。
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西安大雁塔西安留存着古代长安的许多名胜古迹,也是我国最具历史厚重感的城市,其中大雁塔就是西安十分著名的一处古建筑 。大雁塔曾是大唐高僧玄奘西游印度归国后译经的主要场所,十分的巍峨壮丽 。至于大雁塔名字的来历,有许多的传闻和说法,其名字的来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赋予,也有佛教文化中的一些因素在里面,寄寓了许多美好的意义 。
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首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 , 大雁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吉祥和美好的动物,与凤凰、孔雀等鸟类一样,寄托着人们很多对美好的向往 。鸿雁在古代常用于传递书信,所以大雁也代表着“信”和“义”,凝结着儒家文化中信义的精粹 。同时大雁还代表着礼,在儒家文化中有着尊礼的含义,代表着人们对礼的推崇和向往,所以大雁塔这一名字与儒家传统文化关系密切 。
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其次大雁塔的名字也和佛教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在佛教中大雁也是一种非常有灵性的鸟,代表着遵从、包容和温驯 。传说释迦牟尼在未成佛时,是一名贤能仁爱的统治者 。当时他博爱宽厚的名声传至了天上 , 有几个神仙不满于是变成了老鹰和鸽子 , 老鹰要求佛祖庇佑它吃掉鸽子 。为了救鸽子佛祖将自己的一块肉割下来给了老鹰,从此以后鸟儿彻底遵从于佛界,大雁也成为佛教中很受欢迎的一种鸟 。
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大雁塔的名字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大雁作为一种瑞鸟,曾经救过玄奘高僧的命 。相传有一次玄奘在穿越沙漠时碰上了强盗,身上的水食物以及财物都被掠夺一空 。失去了水和食物的玄奘不堪重负,渐渐在沙漠中奄奄一息,这时出来一群大雁指引着玄奘发现了水源 , 让他得以活了下来,最终取得了真经 。后来为了表示感恩 , 玄奘在长安将此塔命名为大雁塔 。
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一、名称由来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 。《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 , 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 , 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 。
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净肉 。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 。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
话音未落 , 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 。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 。回国后 , 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 , 这座塔就叫雁塔 。名称延续至今未变 。
而塔名的来历是这样的: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袭印度塔之原名 。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 。
二、大雁塔与玄奘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显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规模 。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 。
玄奘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游学西域 。他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 , 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整整三年的艰难跋涉和五万余里孤征 , 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 。
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 。当返回那烂陀寺时,已位居这座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仅次于恩师戒贤 。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 , 载誉回到长安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兴建大雁塔 , 用于收藏从天竺带回的舍利、佛像和经卷,并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 。
三、反清据点
辛亥革命前,同盟会陕西分会在西安的大雁塔有三次重大活动:
1908年秋,同盟会与会党及同情、支持革命的社会人士形成“大联合”即形成反清联盟的初期,在大雁塔秘密召集一次大会,会上多数人主张暂不宜主张“平均地权”因恐引起一般人的误会 , 决议改为“主张土地国有” 。
这次会议,可认为是各派力量对革命纲领的协商和取得共识 。会议中决定是年重阳日,共同去秘祭黄帝陵,使得反清联盟进一步巩固 。
1910年7月井勿幕和一些同盟会会员跟新军及哥老会成员,所谓“三十六弟兄”仿哥老会歃血为盟,形成了西安地区的反清联盟 。
1910年秋 , 三原的“勤公社”和西安的负责人以及刀客们(渭北民军的主要力量)在大雁塔秘密召开一次大会,拟定腊月初八乘西安清廷各官员出城之日,举行武装起义 。当时会议中分急进和缓进两派,此计划未能执行 。
大雁塔的由来,西安大雁塔的由来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简介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大慈恩寺内,是一座7层方形佛塔 。该塔是西安市内著名古迹及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西安市市徽当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塔始建于唐朝永徽三年(652年),起初是玄奘为保存佛经而建造的塔,后曾因年久失修和战乱而多次遭到损毁,至五代后唐年间才成为现在的造型 。
清朝康熙年间时大雁塔开始出现倾斜,直至1996年时倾斜程度甚至达到1米左右,此后经过保护才有所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大雁塔得到了专门保护 。1963年,大雁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时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 。
历史
唐永徽三年(652年),为了保管从印度带回来的数百部梵本佛经,玄奘在大慈恩寺的西院主持修建了一座西域风格的藏经塔 。
这座塔最初名称为慈恩寺塔,此后被改称为雁塔,最终与荐福寺内的小雁塔相区别而被改称为大雁塔 。而关于“雁塔”这一名称的来历,流传较广的说法认为是根据“埋雁建塔”的典故来命名的 。
初建的大雁塔只有5层,塔身为外砖内土结构 。到了武周长安年间时,塔身已经因砖缝之间长满杂草而毁坏,武则天和王公们遂于长安年间捐资 , 将原塔拆除之后改建7层方形楼阁式塔,大历年间被改建为10层,此后由于战火原因被毁,此后再次被改建为7层 。
五代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西京留守安重霸曾对大雁塔加以维修,大雁塔此时基本定型 。此后慈恩寺在战火中荒废 , 时至北宋时期慈恩寺仅剩一座大雁塔 , 其余已经毁坏殆尽 。
明成化二年(1466年) , 包括大雁塔在内的慈恩寺被重新整修,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时又专门对大雁塔进行修葺,塔内各层被重新安装了阶梯 , 并且在唐代塔身外加砌一层塔身 。清朝康熙年间时 , 大雁塔已经出现倾斜 。
参考资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