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折叠屏催热OLED巨头竞食千亿市场( 二 )


同时 , 全球电视品牌也纷纷推出OLED电视 。 据不完全统计 , 目前全球OLED电视品牌阵营扩大至19个 。
除了手机和电视外 , 在电脑显示器、平板电脑、车载显示和智能可穿戴市场 , 基于其诸多优势 , OLED 屏幕渗透率也在持续提升 。
良率和盈利难题待解
虽然拥有众多优势 , 开始被众多下游厂商青睐 , 但OLED技术目前仍不完善 , 依然存在着诸多缺陷和限制 。
OLED屏幕目前为人所诟病较多的一点是“烧屏”现象 。 由于采用有机材料带来的自发光特性 , 如果OLED屏幕长时间显示某个画面 , 就会引发屏幕部分区域的像素点老化程度大过其他区域 , 从而在屏幕上留下无法恢复的残像 。
而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 , OLED屏的这个“硬伤”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 对普通手机用户而言 , 相对固定的手机屏幕主页往往成为“烧屏”重灾区 。
OLED的另外一个缺陷是频闪 , 目前OLED屏幕频闪频率大约在200~250Hz之间 , 而LCD屏幕则在1000Hz以上 。 OLED比LCD更容易造成眼部疲劳 。
相对于这两个先天缺陷 , OLED有着一个更为致命的不足 。 相对于成熟的LCD技术 , OLED的良率目前依然偏低 , 且生产成本和价格较高 。
也因此 , 盈利难成为当下OLED面板企业的一个难点 。 此前OLED屏幕龙头维信诺(002387.SZ)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 , 上半年亏损7.2亿~8.5亿元 。 京东方方面此前也曾坦言 , AMOLED业务尚未实现盈利 。
实际上 , 当前显示产业中主要有LCD、OLED、MLED(微缩、矩阵化的发光二极管)等技术路线 , 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此前对采访人员表示 , “各类技术共生共存 , 未来5~10年 , LCD仍然是市场应用主流 。 ”
以2021年大火的元宇宙为例 , 持续升温的元宇宙催热了VR/AR头戴设备产业 。 在AR设备方面 , 功耗和对比度、轻薄等优势凸显的硅基OLED、Micro LED正成为优先选择;不过目前VR设备中 , 主流市场依然采用工艺更成熟、成本更低的LCD屏幕 。
群雄竞逐 路向何方?
作为当下面板技术的一个发展重点及趋势 , 全球面板巨头都在抢滩OLED市场 。 赛迪智库数据显示 , 2020年国内OLED市场规模为351亿元 , 预计2023年将达到843亿元 。
据悉 , 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和TCL华星等除了在LCD上继续深耕外 , 在OLED等方面 , 也早早就开始了布局 , 并进入收获期 。
据京东方方面介绍 , 目前 , 京东方已宣布建设4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 其中成都、绵阳、重庆产线皆已量产 , 而福州产线则尚在规划中 。 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排在全球第二 , 仅次于三星 。
2021年年底 , 面板行业的一个重磅消息是 , 京东方OLED屏从韩系面板厂商口中“夺食” , 打入苹果手机供应链 。 消息称 , 2022年京东方供应苹果OLED面板数量有望达4000万~5000万片 , 以上投建产线则将成为供应保障 。 而此前 , 京东方已成为华为、荣耀、OV的OLED屏供应商 。
值得注意的是 , 京东方近期还发布了三大技术品牌 , 其中就有代表柔性OLED显示领域的技术品牌f-OLED 。 在该技术品牌发布会现场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京东方还推出了两款新产品 , 一款是可三段折叠的柔性OLED屏幕 , 另一款产品是滑卷式柔性OLED屏幕 。 显然 , 面板龙头都在研发推出更多OLED新品来引领市场 。
而另一家面板龙头TCL华星也不甘人后 。 TCL华星副总裁、显示创新中心总经理张鑫证实 , 小米12的屏幕由TCL华星独家供应 。 除了普通的OLED屏幕外 , TCL华星也在发力折叠屏 。
据张鑫介绍 , TCL华星2020年量产上下折的柔性OLED折叠屏 , 并向摩托罗拉供货 。 2021年 , TCL华星向小米供应左右折的折叠屏 , 还在2021年的生态大会上展示了可360度折叠的折叠屏 , 并重点研发无折痕技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