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二 )


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文章插图

金泽的桥有“四朝古桥一线牵”之说,金泽的寺庙也有1600多年历史,最早建于东晋,大多建于宋、元、明、清 。为什么金泽会有这么多庙宇呢?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宠臣刘伯温军师一起来金泽视察时发现此处呈“龟形”,乃诞生将才的风水宝地,于是刘军师建议皇帝在此兴建庙宇,供奉帝王将相,形成一个庞大的寺庙体系 。所以金泽出现了规模与数量都是江南地区罕见的寺庙,金泽的庙宇中佛道两教兼容,区分并不严密,单纯地传承灿烂的传统宗教文化 。
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文章插图

古代烧香拜佛胜过现在组团旅游,所以每遇香汛和庙会,江浙沪各地都有信徒赶来金泽 。自然也引得小贩带来各种商品,艺人带来各种技能,更多的是过来看热闹赶集的民众 。虽说很多寺庙在历朝历代经历各种天灾人祸之后所剩无几,令人生憾,但在金泽很多古桥旁边,依然都能看见虔诚的信徒点的香烛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应乡民之愿,有的在遗址上复建,有的动迁庙基学校,颐浩禅寺、杨震庙、总管庙等相继得以恢复 。
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文章插图

颐浩禅寺作为桥庙之乡极具地位的寺院之一,虽然现在的面积不是很大但却精致,每年香火旺盛,信徒颇众 。这座古寺始建于宋景定元年,原是宰相吕颐浩的故居,元朝时候改院为寺,成为史上唯一用宰相名字题名的寺院 。那时正是金泽桥庙文化最为荣盛的时候,街道纵横,买卖兴旺,每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派繁荣富庶的气象 。当时的颐浩禅寺结构布局工程浩大,有5048间院房,可居千僧,寺内各个朝代留下碑文15方,《松江府志》有记载,就是说到了颐浩禅寺的辉煌超过杭州最大的灵隐和苏州最大的承天两寺:“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伟 。”
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文章插图

如此恢宏景象,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屡屡遇兵灾毁灭,再屡屡重新建筑,规模不及初始 。在1938年,遭日寇轰炸,仅仅留存天王殿、大山门、古银杏、“颐浩禅寺记”碑文一方以及按照元朝赵孟頫所画的“不断云”石雕若干等不成形碎石碎料 。有朋友曾经带我寻访到了颐浩禅寺的山门,照这样推断,足足可以占据大半个金泽古镇 。
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文章插图

现在的颐浩禅寺里依然保存不断云、古银杏两宝和一方已经风化的石碑,分守古寺殿前不算宽大的院子两边和寺院大门前 。元代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頫手迹被精雕石刻,栩栩如生,全长40余米,因石身三面镌刻云朵而得名,又因每朵石云各不相同,故又称为不同云 。现残存14块共计20余米,围成云池,道骨仙风的气息;另一镇寺之宝是一棵五六人才可环抱、距今七八百年历史的古银杏树,华冠盖顶,极具神灵之作,每每十一月杏叶满天,袅袅飘落,又是满地金黄的绚烂 。
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文章插图

时至今日,农历三月十八和九月初九,金泽地区依然有庙会,声势虽不如鼎盛时期,却依然热闹非凡 。在重大活动都有一见的江南民俗曲艺打莲厢、挑花篮、摇快船、扎肉提香等传统表演此起彼伏,各地商贩络绎不绝,风味小吃和百货商品更是琳琅满目,成为金泽古镇特色风情 。
国画风水画 长三角风水画作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