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公墓有哪些地方 长治陵园公墓公司排名


长治分水岭墓地初探
《长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秦秋红(长治市博物馆)
摘要:长治分水岭墓群是长治地区发现的一处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的古代遗存地,主要遗存有春秋时期的墓群、车马坑遗址、战国时期的墓葬、汉代的墓葬 。该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随葬品,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陶器、铁器等,透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特征 。
长治分水岭墓群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市区内的石子河畔 。“石子河又名壶水,起于壶关县东七里村 。经壶关的崇贤村西流入市区,经百谷山出峡西,流经郡城北,又南经郡城西 。会黎水,又西至暴河头入漳”[1] 。石子河在市区内由城东流入境内,东西走向,分水岭墓群位于市区内石子河南岸分水岭台地上,现在的角沿村一带,墓群面积大约为1.5平方公里 。从1950年到目前为止,为配合城市建设共发掘了300余座墓葬,时代上起新石器时期,下至清代 。墓群主要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地和平民墓地,历年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现大部分珍藏于省、市考古单位和博物馆) 。
一、分水岭春秋、战国墓群大型墓七组对子墓
分水岭历年来发掘的春秋、战国墓群可分为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三种 。所发掘的资料尚未进行系统整理,现仅对发表的资料中的大型墓七组对子墓进行粗略研究 。
(一)M270与M269
两墓发掘于1972年,由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晋东南工作组与长治市博物馆共同发掘,时代为春秋中晚期 。墓葬型致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M269南北长5.6米,东西宽4.6米 。M270南北长5.7米,东西宽4.4米 。回填土均经夯实,墓向为北偏东20° 。两墓东西向对,距离为4.6米 。两墓内均为单棺单椁,椁枋木平放垒叠,两侧加竖立柱,墓底铺锡片一层,厚均0.2厘米 。并铺有朱砂一层 。M270为仰身直肢,M269由于受积水浸泡,葬式不明 。但根据两墓随葬品分析:M269为男性,M270为女性 。两墓为东西并列的对子墓 。M269随葬器物主要为礼器、兵器等 。器物主要有鼎、鬲、簠、敦、匜、方壶、盉、舟、罐等,共150余件 。器物大部分放在椁室内,装饰器置于棺内 。

长治公墓有哪些地方 长治陵园公墓公司排名

文章插图

1、礼器的主要器物有鼎、壶、盉等 。
鼎:主要特征是A:侈耳,耳立于器物口沿,圜底,深腹、蹄足、瘦耳;B:附耳,纹饰主要为蟠螭纹、蟠虺纹、下部为垂叶纹 。
方壶:长方形、高圈足、长颈、颈两侧耳作蹲双兽形衔环,盖中透空 。饰两周蟠螭纹,内填云雷纹,通高55厘米 。
提梁盉:直沿,腹扁圆,兽蹄足,蟠螭纹,流做夔龙状昂首张口,颈系带圈 。通高23厘米 。
2、乐器主要有编钟、石磬共28件 。其中甬钟9件,大小相似,长角兽头,单旋 。干饰雷纹 。
钮钟:大小相似,钲间篆带饰蟠螭纹 。
石磬:10件 。青石质,出土时分两堆叠放 。
3、兵器有戈、矛、镞共计37件 。其中一件銎斧,似戈形,援平直,齐头有刀,内作鸟首衔蛇,两侧有蟠螭相缠绕 。
4、车马器39件 。主要有车軎、车辖、衔镳、环扣等 。
另有小件的漆器、货币—骨贝、玉圭等 。
M 270稍小于M269,M270随葬器物主要有鼎、罍、敦、簠、方壶、盉、盘、舟等 。器形与M269基本相似 。其中也不乏精品,提梁盉就是一个精品 。提梁盉通高23.4厘米,腹径20厘米,小口直沿,腹扁圆,三蹄足,带盖链,螭形提梁,螭首张口前伸,流做龙首,造型独特 。随葬品中没有兵器,但玉石器较多,主要有玉璜、玉环、玉龙、玉佩、玉簪、玛瑙环、水晶管、料珠等,有110余件 。其中有不少为玉中精品 。同时还出土一件竹梳,为北方地区首次 。由于当时的发掘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文物信息无法保存 。[2]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