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有哪些项目 体能训练方法18种


作者:山东省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刘元玲

体能训练有哪些项目 体能训练方法18种

文章插图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主要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因此,本课程的主体是运动技能学习和体能练习 。”体育教师网在交流与学习中收获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将实践中的思考与同仁们一起分享 。
一、对体能的基本认识
随着《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修订、颁布,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内容有了改变,即从必修和选修到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增加1个体能模块(18个课时,共1个学分) 。何谓体能?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爆发力等” 。体能教学的过程是掌握并运用发展各种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方法的过程,发展体能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并有利于掌握运动技能 。
二、体能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对体能的基本认识,日照市从2017年开始将高中体育与健康体能专题研讨活动作为探索、研究体能教学的总抓手,吸取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讨会的先进理念,遵循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总结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1+N+3”体能教学实施策略 。
体能训练有哪些项目 体能训练方法18种

文章插图

(一)体能模块教学“1+N+3”体能教学实施策略
体能模块教学“1+N+3”体能教学实施策略中的“1”是指以形体教育为出发点,“N”是指以发展体能要素的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爆发力等为支撑点,“3”是指以培养高中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 。如,日照市高一年级学生上学期采用体能模块教学形式,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作为出发点,以掌握并运用发展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灵敏性、协调性、平衡性、反应时、爆发力等体能的原理和多种方法作为支撑点,以每项体能为基础设计1个课时,共计10个课时,以2~3个体能为基础设计7个课时,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选项测试1个课时,完成1学分即18课时体能模块教学设计 。
体能训练有哪些项目 体能训练方法18种

文章插图

1.以形体教育为出发点形体练习主要以韵律操、徒手操、抗阻力等练习为主,采用单一或组合动作,重点培养学生蹲、立、行、走等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通过各种体能专门性的练习获得健美的体形 。练习过程以动态拉伸与静态拉伸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主、双人和团体3种练习形式为主,以“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和气质美”的标准进行评价 。如,进行不同形式的单人拉弹力带的变换练习中,听教师口令,每个动作拉伸到位后停留5~8s,教师提示动作要领,让学生体会塑造形体之美和不同部位肌肉发力的感觉,既要关注形体美又要关注力量素质练习;巩固提高阶段以2人合作或者团体分组的组合练习为主,进行徒手操、韵律操的组合动作练习时,要注意单一动作的规范性和连接动作的连贯性;2人和团体练习时可以让练习者相互轻轻拍打对方的手臂、腰、腿等身体部位以提醒同伴体会协调、用力、舒展、平衡等动作 。以形体教育为出发点的体能教学思考与实践中要关注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身体形态变化及发展体能的各种方法,让身体与动作融为一体,用“四美”的标准评价,让课堂上的形体练习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新时代高中生拥有的活力和自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