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扶余是什么地方,古代的扶余国和现在的扶余县还有什么联系


古代的扶余是一个位于今天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国家或部落 。它曾经存在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期间,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治和文化中心 。今天 , 扶余遗址已经成为重要的考古遗址,展现了古代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
古代的扶余国和现在的扶余县还有什么联系吗古代扶余国和松原扶余县没有直接关系,古代扶余国在北魏时期就灭亡了,而扶余县是民国三年(1914年)设立的 。硬要说有关系,只能说扶余县属于古代扶余国的范围之内 。我们分别看一下扶余国和扶余县的历史就知道了 。
一、扶余县
扶余县现在应该叫扶余市了,属于吉林省 。我们知道在历史上的“闯关东”之前,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人烟稀少 。清初,这里只有一个驿站,名叫伯都讷站 。康熙三十二年,驿站之南设立了一个伯都讷新城 。民国成立后,这里改为新城县 。后来由于叫新城县的地方太多,河北、山东都有,于是就改成了扶余县 。
二、扶余国
扶余国,又称为夫余,夫于,是我国古代东北部族濊貊的分支 。扶余一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先秦典籍),名凫庾,是九夷之一 。松嫩平原上有一种树,树上有种盐可食用 , 古代部分越人到了松嫩平原,他们把食用这种盐的人叫扶余 。这是扶余名称的另一解释 。
扶余最早在史书出现的地方是《史记》,在卫满朝鲜于前108年被灭国时就已存在 。据《后汉书》〈东夷列传〉中记载: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 。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 。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 。西汉时期,扶余被划入玄菟郡 。汉武帝年 , 扶余开始向汉朝进贡 。高句丽建国后,两国关系恶化,常有边境冲突 。高句丽大武神王时期北伐 , 成功诱杀扶余国王带素,之后扶余开始衰落 。
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扶余王曾来到洛阳 , 晋书记载永和二年夫余为百济所侵西徙近燕 。三国时代 , 辽东半岛被公孙氏支配 , 后来扶余受到鲜卑的攻击,进一步衰弱 。到了晋太康时,为慕容氏所破,旋即复国(扶余王自杀,子弟亡走沃沮,子依罗后即位) 。346年慕容氏又攻击扶余,最后在北魏时期,扶余国被勿吉(满族的先祖)所灭 。
以上只是史书的记载 , 具体怎么回事,由于年代久远,又缺乏考古证据,现在很难搞清楚当时的情况了 。古代的扶余人也许在现在的扶余县土地上生活过,但是在之后约1600年的时间里,这片土地上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要说关系 , 如果从怀古的角度来讲 , 也能勉强算 。
扶余是哪个省的城市扶余是吉林省松原市代管县级市 。
扶余市,吉林省辖县级市,由松原市代管,位于吉林省北部、松原市东北部,地处嫩江、松花江的冲击平原上,属东部温带季风气候,毗邻7个区、县(市) , 总面积4658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扶余市辖5个街道、12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另辖2个乡级单位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475017人 。
扶余因是古代夫余国的发源地 , 故沿用古代“夫余”二字得名 。先秦时期 , 扶余是古濊貊人世代繁衍生息之地;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扶余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直隶吉林?。?987年11月,撤县设扶余市;1992年7月,改松原市扶余区;1995年7月,重设扶余县;2013年1月24日,撤县设立扶余市,由吉林省直辖、松原市代管 。

古代的扶余是什么地方,古代的扶余国和现在的扶余县还有什么联系

文章插图
相关信息:
扶余市位于吉林省北部、松原市东北部 , 介于北纬44°50′—45°30′、东经124°40′—126°12′之间 。毗邻7个区、县(市),南、西隔松花江依次与德惠市、农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邻,北以松花江为界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对,东北隔拉林河与黑龙江省双城市相望,东以会塘沟为界与榆树市接壤,西与松原市宁江区连接 。
全市总面积为4658平方千米,其中南北最长距离86千米,东西最长距离106千米 。市政府驻地距松原市人民政府驻地宁江区122千米 。
【古代的扶余是什么地方,古代的扶余国和现在的扶余县还有什么联系】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扶余人是东北的原住民吗扶余人是汉朝到唐朝时期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 , 不过与匈奴和突厥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扶余存在了近600年的时间,不过后来随着扶余国的灭亡,逐渐消失了 。大体上扶余之后的走向分为了三类 。
第一类是被鲜卑慕容氏掠走 , 第二类是投奔于高句丽,第三类则是成了粟末祉H的一支 。
古代的扶余是什么地方,古代的扶余国和现在的扶余县还有什么联系

文章插图
后来的高句丽也是扶余人为主体建立的一个国家,朝鲜半岛上百济国的统治阶层也是扶余人 。相传日本人的一个重要部分的祖先就是汉朝以前的古扶余人途经朝鲜半岛到达日本的 。
因此,现在有一种说法,韩国和日本有人认为这个民族是他们的祖先 。
扶余约活跃于中国魏晋南北朝以及唐朝时期 。最开始在东北的扶余人有八万户,之后增长到几十万 。
高句丽是在西汉时期由扶余人朱蒙所建 。后来慢慢的发展 , 一度成为了非常强大的国家 , 不仅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展开争雄 。与中原王朝隋、唐爆发多次战争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
后来另有一支扶余部落南迁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慢慢由部落发展为了国家,这就是百济 。
所以高句丽和百济可以说都是扶余人建立的国家 。
古代的扶余是什么地方,古代的扶余国和现在的扶余县还有什么联系

文章插图
起初朝鲜半岛一直是百济和高句丽在竞争,后来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逐渐兴起,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
三者之中,百济与东边的日本关系不错,彼此之间的联系也相对紧密,古代日本很多来自中原的文化,都是经百济之手才进入日本列岛 。
当时由于新罗向唐称臣,而百济和日本的关系好,大唐和日本还爆发了第一次的战争,结果日本惨败,这也开始了日本之后的向大唐学习的时代 。
古代的扶余是什么地方,古代的扶余国和现在的扶余县还有什么联系

文章插图
要知道当时的日本还处于奴隶时代,其文明发展程度长期都很滞后,两朝鲜半岛都比不过 。也正是由于两国交好,许多百济王族和日本皇族互相通婚,即使是明仁天皇也承认这个事实 。据《续日本纪》记载,桓武天皇的母亲高野新笠是百济武宁王的嫡系子孙 , 而明仁天皇是桓武天皇的后代 。
后来随着百济的灭亡 , 大量的扶余人又 渡海到了日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日本天皇是百济人后裔也是通的 。说百济一直支配日本也是可以的 。毕竟日本天皇的血管里流着百济王族的血 。
扶余国是现在的哪里扶余国的版图大约在吉林省一带 。现在的吉林省扶余县,本来是老扶余县的一个镇 。老扶余县与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旗合并 , 变成松原市以后,把地处长春市北面的 “三岔河”镇,升格为新扶余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