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咳嗽不停怎么止咳 一直咳嗽怎么快速止咳( 二 )


咳嗽种类还有很多,有胃食管反流相关,有鼻后滴流,有心因性……只有分清楚病因,明确诊断,中西医并用,辨证论治,精准施治,靶向治疗,结合个体,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咳嗽治疗的常见误区
消炎药是中国老百姓治病挥之不去的情结,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万能钥匙” 。很多家庭在家里都备有常用消炎药,不管发烧还是咳嗽,在没有化验血象及拍片的情况下就贸然用上抗生素,很容易出现耐药,这点在国家层面已经高度重视,但是深入人心还需要我们大力的科普宣传 。当然对于咳嗽,尤其伴有黄痰,务必需要及时完善血象和胸片,在明确有感染的情况,及时、准确的加用抗生素也很重要 。
有病没病输液好得快,这是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另一大情结 。在血容量不足、休克的情况下快速改善循环这是危重症中的关键技术 。但是对于一般生命体征较平稳的患者,泛滥的输液往往还适得其反 。从中医的角度,大量输液容易出现水湿内停,阳不化气,尤其对于小朋友患者,稚阴稚阳之体,阳气比较娇嫩,大量输液,寒凉液体进入体内容易消化人体阳气,所以长期输液的患儿容易出现脸色憔悴甚至发青,舌象出现舌体偏淡舌面上有苔,典型的阳气折损、水湿内停、伤及脾阳的表现,长期容易引起小孩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反复积滞,反复感冒,反复奔波医院,甚至累了几代中国人 。
咳嗽方的煎煮很重要
大家用退烧药都有这样的感受:出大汗,退烧,几个小时以后体温复起,这是怎么了?大汗不愈病的道理在老祖宗的著作中早有记载和提示(见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相关记载) 。中医治疗外感病的精髓是微汗——即让毛孔张开微微出汗,不出大汗,这是中医治疗外感发热、咳嗽的精髓 。基于以上理念要想好得快,笔者临床用煎药方法如下才会效果很明显:
1、 泡药:加水量高出两指节高度(水过多药煎出来太稀影响疗效;水加太少容易耗干),每副药泡十分钟左右,用筷子搅拌至饮片浸润则可;
2、 煎煮:每副药煎煮两次,每次开锅继续大火再熬不超过十分钟或沸腾两次即可(熬药时间不宜太长,清代大医家吴鞠通形容“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就像香菜久煎芳香挥发掉就不起作用一样道理),第一次煮完药汤倒出加相同量水继续煎第二次,两煎药混匀留存备服,此处要点:开锅沸腾即可,不可过煮久煎 。
3、 服法:每次喝一纸杯量,喝完药后喝热开水盖上毯子取汗,汗不出2小时后继续服药,仍不出汗者每隔两小时喝一次直至微微出汗,病重者一副喝完即煎第二幅,症状缓解后改成一日三次服,每次服一小碗量 。此处要点:少量频服,兵贵神速 。
4、 注意:吃药期间胃口打开喝小米粥养胃,禁食油腻肥肉、羊肉,禁食生冷、葡萄、西瓜等!服药出汗期间减少出门受风,否则症状会加重 。
流感季节又将不请自到,很多患儿的家属在儿科或儿童医院扎堆,这种情况下如果出现咳嗽,不妨用用老祖宗的宝贵精华,或许会改变了您固有的认知甚至减少你来回奔波医院的辛劳,当然前提一定要排除流行病学接触史,一定要按照国家防疫要求规范就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