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就在身边作文怎么写 美在你身边作文素材( 二 )


主题的确立是工坊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青青子衿·小小汉服设计”课程 , 以汉服文化传承为脉络 , 向孩子们展示华夏衣冠复兴的历程 , 重点介绍汉服的概念、穿着、礼仪、发展史、款式、纹饰图案、配色等 。同时 , 我们也以创新实践活动为载体 , 在支教老师与志愿者助教的指导下 , 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协作 , 通过折纸、测量、裁剪等步骤 , 完成一件量身定做的小汉服 。
另一课程“田野沉浸式艺术课程—秋色·植物纤维编织壁挂” , 则是引导孩子们到秋收的田野中去 , 认识收获后田野的美丽 。视觉设计的老师先精心为小朋友们手绘了课堂小手册 , 然后带领同学们到田间、溪边 , 引导孩子们观察发现 , 并采摘植物完成自己的作品 。我难忘孩子们在阳光下的田野中雀跃的情景 , 也惊讶于他们能将那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 , 编织出如此美丽有趣的艺术作品 。
去年春节前的一次艺术工坊 , 是民艺工坊主题“欢过神虎大年——木版年画拓印” 。我和金晓依老师、雪润枝老师一起商议 , 利用馆藏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雕版 , 为留守在家的小朋友在学校组织木版年画拓印活动 。孩子们由此掌握了年画的知识和拓印技法 , 同时自己拓印的作品还可以拿回家贴起来 , 受到热烈欢迎 , 有几次 , 甚至在旁边观看的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要求一起参加 。
“寓教于乐”是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 , 历来被认为是通过快乐的学习方式展开 , 但实际操作时往往会流于初级和简单 , 这也是公共教育通常面临的难题 。今年3月的一期题为“春蚕游丝”的艺术工坊 , 我专程去请来当代艺术家梁绍基先生 , 来担任儿童艺术工坊的艺术指导 , 在榉溪村的杏坛书院 , 为期2个月 。活动分为两部分 , 一是带领孩子们从卵的孵化开始 , 通过饲养、观察蚕宝宝的生长 , 以及知识讲座 , 了解从蚕到丝到织物的过程 , 了解中国传统的丝织文化;二是在梁老师的指导下 , 开展丝的当代表现 , 启发孩子们思考农耕文明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 , 这里面的内容 , 既包含了艺术表现的形式 , 也结合了诗歌、文学、音乐等内容 , 是一次十分丰富系统的公教活动 。
“无边”的艺术心
美术馆的“有墙”是为了建立一个相对安全、专业的展示空间 , 是为了在这个空间里更好地展示艺术作品 , 但是 , 这种传播艺术的方式并非是唯一的形式 。通过一系列在乡村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 , 我在不断思考当代艺术和设计的专业发展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问题 。“美 , 在山间、在田野、在溪边”引导孩子们通过在地文化、乡土环境和材料理解自然 , 感知世界 , 激发孩子们的天性 , 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 并从身边发掘各种媒介材料 , 探索艺术表现 , 开展创作 , 这里面 , 实际上浓缩着一部艺术的发展历史 。很多时候 , 我都会因孩子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有的表现力而得到启迪 。在艺术面前 , 从来没有年龄之分 , 艺术的感性常常超越审美的局限 , 促使我去思考艺术的“无边” 。
我打算要把这些艺术工坊中孩子们的作品好好保存起来 , 将这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中的成果 , 选择地方去展出 , 让更多的人知道、欣赏和理解他们“无边”的艺术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