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动与意动有什么区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


使动和意动是两种动词性质的不同表现 。
1.使动是表示主语通过某种手段或方式使宾语执行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的动词,强调主语的作用和支配性 。例如:“我让他去买东西” 。
2.意动是表示主语的一种心理或感觉状态的动词,强调主语的心理或情感状态 。例如:“我喜欢唱歌” 。
总之,使动和意动都是表示某种动作或状态的动词,但是其侧重点不同 , 一个是强调主语对宾语的支配作用 , 一个是强调主语的心理或情感状态 。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何异同一、性质不同
1、使动用法:是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
2、意动用法:是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

使动与意动有什么区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

文章插图
二、语义不同
1、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成为......."的意思 。
2、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
三、语法不同
1、使动用法:谓语的动作不由其前的主语所发出 , 而是由谓语后的宾语所发出 , 宾语有兼语的性质 。
2、意动用法:主语主观上认为(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的属性 。
使动和意动有什么区别1、使动和意动的区别是用法不同、应用场合不同、含义不同:使动用法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而意动用法主要是形容词和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 , 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念;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而意动用法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
2、使动用法(Causative)中的谓语动词大多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在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说来,被活用为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后就带有宾语,但是在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
更多关于使动与意动有什么区别,进入:
查看更多内容
怎么区分古文中是使动还是意动的词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 , 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 , 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
按照上面的解释,就很容易区分了 。(说白一点:使动是“我让你动”;意动是“我觉得、认为你动”)
举例:
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 。——臣活之,臣让他活了 。活 , 是他的变化,又是我(臣)“让”的 。
2、既来之,则安之 。——(我们)既然让他们来,就要让他们安定下来 。来、安,都是他们在动,又是我们“让”他们这样的 。
再如意动用法: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在东山上看:鲁国很?。辉谔┥缴峡矗禾煜潞苄?。实际上,鲁国和天下并没有“动”,之所以“小”,是我(孔子)的感觉、认为 。
4、渔人甚异之 。——“之(桃花林的景色)”自身没有什么奇怪,是渔人感到它诧异 。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文言文1. 文言文的使动和意动用法 主要有: (一)不及物动词使动: 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 。
结构:A+动词+B,译法:A使B施行动作 。例句: A. 1. 庄公寤生,惊姜氏 。
惊:使……吃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亡:使……灭亡 。3. 阙秦以利晋 。
阙:使……(土地)亏损 。4. 项伯杀人 , 臣活之 。
活:使……活 。5. 既来之,则安之 。
来:使……来 。6. 可烧而走之 。
走:使……跑 。7. 止血灵 。
止:使……停止 。B. 1. (沛公)从百余骑 。
从:zòng使……跟随 。2.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食:sì使……吃 。见:xiàn使……现 。
3.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败:使……打败仗 。
4.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华之杀羊食七》 惊心动魄: 生死肉骨: 滴水穿石: 惊世骇俗: 惊天动地: 山有小口,才通人: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
例句: 1. 富国强兵: 2. 强兵足食: 3. 丰衣足食: 丰、足:使……丰足 。4. 安邦定国: 安、定:使……安定 。
5. 无案牍之劳形: 劳:使……劳累 。6. 良药苦口利于?。?苦:使……苦 。
7.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怀:使……怀念 。
安老怀少: 安:使……安逸 。8.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
尊:使……尊贵 。9.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使……稳固 。10.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使……受苦、受累、受穷 。(三)名词使动用法:(少见) 名词先用如动词 , 再使宾语具有此行为 。
例:A. 1. 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2. 汗马功劳 3. 生死肉骨 肉:使……长肉 。
4.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wàng,使……做王 。B. 1. 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任命……为将 。
意动用法 (一)名词意动: 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译:把……当做 。
例: 1. 幕天席地: 2. 草菅人命: 3. 鱼肉百姓: 4. 千金一刻: 5. 友风而子雨: 6. 稍稍宾客其父: 7. 孟尝君客我: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越国以鄙远: (二)形容词意动: 主观上认为他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认为……形 。
1. 不耻下问 2. 是古非今 3. 口是心非 4. 重男轻女 重文轻理 5. 厚此薄彼 6. 不远万里 7. 邑人奇之 8. 渔人甚异之 使动、意动的区别 A. 例: 判断:当行动已成为事实,便构成使动 。当其为心感受 , 规划想法时,并不意味着形成客观事实,因此为意动用法 。
B. 依据主宾关系判断: 例: 一般来说 , 使动句叙述的是一种既成的或将成为事实的客观事实,它侧重于客观行动;意动句叙述的则常常是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认识可以是事实 , 也可以不是事实 。总之 , 意动句更侧重于心理意念的感受 。
名词用如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 (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 例:席卷天下 席:像席子一样 包举宇内 包:像包袱皮一样 云集响应 云:像云一样;响:像回音一样 翼蔽沸公 翼:像翅膀一样 扩展:狼奔豕突 计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厉风行 风起云涌 灰飞烟灭 狼吞虎咽 风驰电掣 风起云散 例: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狐鸣呼曰 老人儿啼 2. 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像对待……一样) (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 , 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 , 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一样) 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 (像对待客人一样) 今而君之犬马畜级 (像对待……来畜养孔级) 人皆得人隶使之 3. 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于……)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朱亥樵杀晋鄙 刀斫之 臣请剑斩之 口谏笔伐 目见耳闻 取而稿葬 得佳者笼养之 4.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 例: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按照法律) 予分当解决(文天祥)(按情理应当自杀) 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例:卒廷见相如 童子隅坐而执浊 班门弄斧 家喻户晓 风餐露宿 草行露宿 道芷阳而间行(从小路) 庙礼之 (二)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 例: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 内立法度(在国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 扩展:里应外合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东奔西跑 前俯后仰 东倒西歪 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北筑长城(在北部) 雨泽下注 (三)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例:冬 , 晋灭虢 夜缒而出 乃夜驰之沛公军 晓行夜宿 白日做梦 2.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 (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 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日夜望将军至 3. 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 例: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数(量)词作状语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 , 三而竭 三顾茅庐 四通八达 百思不解 一见钟情 一见如故 一反常态 动词作状语 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为表达中心语服务 。
2.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使动:可以译为“使……怎么样” 。
如:1、生死人而肉白骨 译:使(让)死人活,使(让)白骨长肉 。生,使……活 / 肉 , 使……长肉 意动:可以译为“以……为……”一般有两种情况,翻译稍有区别 。
如:2、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 以其父为宾客,译为现代汉语就是“把他的父亲当作(视为)宾客” 宾客是名词,所以名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把……当作(视为)……” 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中间的“粪土” 如: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 , 是因为她偏爱我 。
美 , “认为……美” 美是形容词,所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么样” 意动用法一般只有形容词和名词 。第一次来回答不知道满意不…… 。
3.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 。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 , 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 。"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 。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 , 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 。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 。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 。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 。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
4. 高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1.语义区别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 。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 。。"的意思 。有三种: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 。.劳累" 。②名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 。。成为 。。."的意思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有两种:①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 。.为王"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
2.语法区别
①使动可以省略宾语,意动不可
②谓语灵活性不同
【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详细解释】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 , 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 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让??做丞相)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 , 吃,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 , 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认为??小,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 。(把??当作客人)
5. 唐宋八大家和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的知识是初中的重点知识吗
唐宋八大家可以这样记:三“苏”韩柳曾王欧(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
初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的词语有:《伤仲永》中的“父异焉”的“异”,“邑人奇之”的“奇”,《桃花源记》中的“渔人甚异之”的“异”等 。
初中文言文中使动用法的词语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的“天欲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的“苦、劳、饿、空乏、拂乱、动、忍”皆为使动词 。
这些,老师在上课时都会强调的 。因为 , 即使中考不考 , 也要为高中的学习打好基础,我们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负责 。
6. 怎么判断古文里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如何区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发出的,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 。
使动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的使动用法 。(一)名词的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
例如: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定居) 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
(让……做丞相)(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发生在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上 。例如: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使……灭亡) ②广故数言欲亡 , 忿恚尉 。
(使……发怒) “亡”“忿恚”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尉”,需用使动用法解释 。某些可带宾语的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
例如: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吃 , 这里是捕蛇者“使蛇吃”即让蛇吃东西,可译为喂养 。
“食”用作使动意义后读sì 。)(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同动词的使动用法略有区别,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例如: 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使……尊贵)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使……势力削弱) (四)数词的使动用法 数词活用为动词后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 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
(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成为四皇 , 与五帝并列成为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数词的使动用法 , 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如例句的“四”可解释为“使……成为四个”,“六”可解释为“使……成为六个”)或以数量为比喻的变化 。二、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
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总之,动作是主语意念上发出的 。意动用法有两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认为其言奇,认为其貌壮,可译为: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认为……小 , 可译为: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①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欺侮)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
(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 ②孟尝君客我 。(把……当作客人) 区分“使动”“意动”实践操练 下列各句中均有活用的词,或“意动”,或“使动”,请你分别指出 。
1.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 2.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与妻书》) 3. 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5. 洁其居,美其服 , 饱其食 。
(《勾践灭吴》) 6.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 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7.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
(《冯谖客孟尝君》) 8. 养备而动时 , 则天不能病 。(《荀子·天论》) 9. 赵孟之所贵 , 赵孟能贱之 。
(《孟子·告子上》) 10.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与朱元思书》) 11. 渔人甚异之 。
(《桃花源记》) 12.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 13. 成以其?。又?。
(《促织》) 14. 驼业种树 。(《种树郭橐驼传》) 15. 侣鱼虾而友麋鹿 。
(《赤壁赋》) 16.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吾从而师之 。(《师说》) 17. 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18.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
(《愚公移山》) 19. 义不杀少而杀众 。(《墨子》) 20.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孟子》) 【参考答案】 1. 忿恚:使……愤怒,使动用法 。(句意:吴广故意屡次说将想逃亡 , 使尉吏愤怒 。)
2. 乐:以……为乐 , 意动用法 。(句意:一定也会乐于牺牲我和你自身的福利 。)
3. ?。喝衔湫 。舛梅?。(句意:登上泰山而认为天下都变小了 。)
4. 阙:使……减少,使动用法 。(句意: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5. 洁:使……干净;美:使……美丽;饱:使……吃饱,使动用法 。
(句意:使他们住干净之所,穿美丽之衣,吃饱腹之食 。) 6. 走:使……逃跑 , 使动用法 。
(句意:曹操军队的战船正首尾连接在一起 , 我们可用火攻他们而使他们逃跑 。) 7. 贱:以……为贱 , 意动用法 。
(句意:孟尝君身边的人认为孟尝君看不起冯谖 , 就给冯谖吃一些粗糙的食物 。) 8. ?。菏埂?,使动用法 。
(句意:供养充足 , 又按时活动,那么天也不能使人生病 。) 9. 贵:使……成为贵;贱:使……成为贱,使动用法 。
(句意:赵孟加官晋爵使之尊贵的人 , 赵孟也能夺去他的官爵使他变得地位低贱 。) 10. 息:使……停止,使动用法 。
(句意: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
7. 高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 , 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 。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 , 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名词用如动词的活用 , 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一般可译为“认为 。。”“以 。..为 。..”“对 。..感到 。..”等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
【使动与意动有什么区别,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