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


1. “孝在闻诸葛,隐居也 。”——《论语·卫灵公》
2. “父母呼,应天之声,不闻则犯!”——《论语·述而》
3. “未有学养而勤者,未有闻道而厌者 。仁者无忧,知者无惑,勇者无敌 。”——《论语·卫灵公》
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述而》
5. “父母者,国之根本也 。”——《论语·孟家》
6.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8. “爱人者,人恒爱之 。”——《论语·雍也》
9. “人无善意,不得尽其力 。”——《论语·卫灵公》
10. “志士恒立志于为道,好学助人,辅佐君子 。”——《论语·述而》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18则主要有以下这些: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 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孟懿子问孝 ,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

文章插图
6、子游问孝 , 子曰:“今之孝者 ,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 ,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

文章插图
孔子说的孝道名言有哪些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 , 更是从来没有的 。有德行的人总是力求抓住这个根本 。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 。孝敬父母、敬爱兄长 , 大概便是仁道的根本吧!”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 ,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翻译:孟懿子问什么是孝道 。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 。”不久 , 樊迟替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道 , 我对他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的时候,依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 。”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三、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可谓孝矣 。”
翻译: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 。”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

文章插图
四、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子游请教孝道 , 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 。即使狗和马 , 也都有人饲养 。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 , 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五、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翻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父母只为孩子的疾病担忧(而不担忧别的) 。”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关于孝道方面的舞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孝道的民族,孝道是一切善心善行的开端和基础 , 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
古人讲“千经万典 , 孝道为先”,无论哪个学派,无论哪部经典,都是以孝道为根基的,都离不开孝道 。同样 , 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论语》 , 在孝道方面,也有很多具体的阐述 。下面和大家具体分享几句 。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

文章插图
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如果想考察一个人是孝还是不孝,从他父亲去世前后的行为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父亲在世时 , 看看他的人生志向是什么;父亲过世后,再看看他做的又是什么 。如果在父亲去世三年之后 , 他还一如既往,没有改变人生志向 , 那就说明他是一个孝子了 。
为什么呢?如果父母在世,就听父母的话,父母一走,就把父母的话当作耳旁风,统统抛到脑后不管了,这明显是对父母的不尊重,是在糊弄父母,不是真正的孝子 。即使父母不在,还能把父母的教导牢记在心中 , 跟父母在世时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孝子 。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

文章插图
二、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孟武伯问孔子为孝之道 。孔子说,最令天下父母忧愁的,就是子女生病的时候,相对而言,除此之外 , 一切都不算个事,都不会令父母忧愁烦恼 。所以呢,作为子女,就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注意健康 , 不要让父母为我们担心忧虑 。
孔子说的这句话,只有做过父母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 。俗话说“母子连心”,其实父子也连心 , 每次孩子生病的时候,是父母最忧愁最难受的时候,父母宁可自己生病受罪,也不忍心看着孩子生病受苦 , 当时父母心中所想的,就是只要孩子能够健健康康,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可以放弃了 。
所以《孝经》上讲:“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作为子女 , 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自己的身体健康 , 这才是为父母尽孝的第一步 。如果自己三天两头生病住院,即使给父母金山银山,他也吃不香睡不着觉呀!
论语中关于孝的名言,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8则

文章插图
三、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行孝之道 。孔子说:现在行孝的人,认为只要能够在饮食起居上供养父母,就算是行孝了 。但是这样真的算是尽孝了吗?
孔子话锋一转 , 又说道:即使是家里养的犬和马,也能以其体力服侍主人,犬能帮主人看门 , 马可以帮主人代劳 。都属于养人 。如果没有恭敬的态度,那做子女的又和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的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更加普遍了 。很多人给父母一点钱,供给父母吃喝用住,就觉得已经尽孝了,父母要是唠叨两句,他就不耐烦,甚至还会顶撞父母,给父母脸色看 。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还不如那些犬马了,那些犬马,有的都知道恭敬主人,不会顶撞主人 。
所以现在的很多老人,都喜欢养宠物 , 除了子女工作忙的原因外,就是因为现在很多的子女 , 还不如宠物呢,宠物还能哄主人开心,而子女却只会让父母生气,这是为人子女应该反思的 。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18则论语里关于孝的句子
1、 子曰:“弟子入则孝 , 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 。(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 , 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 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 。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 子曰:“父在 , 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 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 。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5、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 , 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6、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 何以别乎?“(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 。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7、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 , 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 。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 , 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其实还不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