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风水 明十三陵风水


明天启7年,公元1627年,年仅21岁的明熹宗朱由校在魏忠贤的“侍奉”下“龙驭宾天” 。临终时,天启皇帝留下遗诏,让自己的弟弟朱由检即皇帝位 。明朝的皇帝,各个都有自己的特点,或勤政爱民,或迷恋飞升,在大明王朝即将走到终点时,还出了一位有名的“木匠皇帝”,这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 。迷恋木工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去世后,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随后开始着手为自己的哥哥修建皇陵,也许是王朝真的走到了尽头,德陵从修建伊始,就遇到了风水、材料等诸多问题,让面临外忧内患的崇祯皇帝焦头烂额 。

明孝陵风水 明十三陵风水

文章插图
天启皇帝朱由校
没人没钱没材料,大臣赞助修皇陵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从自己哥哥手里接过的是一副烂摊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内有农民起义,东有后金崛起,正事都忙不过来的崇祯面对这悲惨的现实,对待给哥哥修皇陵这事也采取了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
德陵修建伊始,受命修建皇陵工程的工部尚书薛凤翔就把工程预算交到了崇祯面前,一开口就要朝廷拨200万两 。眼看穷的揭不开锅的崇祯看看预算,再看看国库,只给了50万两,并不断叮嘱负责工程的大臣“叮咛告诫,以期速成” 。眼看着去世已久的先帝不能入土为安,为了顾及面子,满朝的大臣发动捐款,总算凑够了修皇陵的银子和工匠 。
明孝陵风水 明十三陵风水

文章插图
德陵石五供
没人没钱的问题虽然经过大臣的“赞助”解决了,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没有石料 。
修建德陵时,近处的石料已经无料可用,只能从百里之外的房山县大石窝采石,运到修建现场 。而此时的御用采石场"大石窝汉白玉塘”存在大量积水,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准备出合适的石料 。最后,在各种渠道的东拼西凑下,总算凑够了修建皇陵的砖石瓦片,跌跌撞撞的修建了这座寒酸的皇陵 。
风水格局“水限山”,明十三陵最后的“风水宝地”
根据明陵研究专家胡汉生考证,德陵的风水在明十三陵中也属于比较差的 。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被称为“水限山” 。
明孝陵风水 明十三陵风水

文章插图
德陵护陵机构
所谓水限山,是指“穴”前左右两水相交的范围小,“大水直探穴场”,中难立“穴”,因此,必须“以左右为区穴”,将“穴”点于旁山的脉止之处 。和此前修建的皇陵相比,这种风水已经不算是“上吉之地”,但鉴于当时窘迫的现状,朝廷只好选择了这处十三陵“最后的风水宝地” 。
德陵的宝城按照一般的风水格局本应建在陵后主山之前,左右两水相交的范围以内,但由于该陵主山两侧的左右界水紧贴山脚而行,两水相交的范围内不足以营建玄宫、宝城,所以,该陵的玄宫、宝城只好建在了左侧的水流之前,并以主山左前方龙砂山的脉止处为区穴 。
王朝还在,皇陵却被烧了
磕磕绊绊当中,天启皇帝的皇陵总算建好了,但却并不太平,成为了皇陵中的“倒霉蛋” 。
崇祯五年(1632年)二月,德陵竣工,天启皇帝入葬德陵;
明孝陵风水 明十三陵风水

文章插图
英亲王阿济格
崇祯九年(1536年)五月,清太宗皇太极派遣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率领八旗劲旅向明朝大举进犯 。清军一把火烧掉了命运多舛的德陵 。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天启皇帝的未亡人张皇后自杀,顺治元年入葬德陵地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