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风水摆件怎么处理 风水传家之丟物如何找到( 四 )


所以,家训是从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智慧,它把伦理道德化成日常的行为规矩和礼仪,培育文明而高雅之人,千百年来成效显著,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乃至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价值与族群认同的凝聚力 。


捡来的风水摆件怎么处理 风水传家之丟物如何找到

文章插图



《民国老课本 启蒙国文》
05
在人类古文明中,中华民族能够经受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一脉相传绵延至今,实不多见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生成为这个民族的根,深入而坚韧,虽几经劫难,仍不绝如缕 。再看世界历史,多少曾经称霸一时的民族或国家都早已烟消云散,不见踪影,究其原因同样在于文化 。没有强大文化的民族,无论军事力、经济力如何强大,最终都会衰败 。所有传承至今的民族,都是依凭文化的智慧而生生不息的 。生存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依靠的是智慧的导航 。
中华文明延续到今日,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经历过许多次的改朝换代,甚至发生过统治民族更替的情况 。朝廷崩溃了,但中国文化却一直传承下来,堪称奇迹 。其原因就是家庭这个社会基层细胞一直坚韧地维续着 。在家族内部,人们恪守中国的文化传统,通过家训家教,顽强地坚守住自己的根本,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不管外面的风云如何变幻,我们胸中跳动的依然是一颗中国心 。只要家没有被摧毁,我们的文化就将薪火相传,而家训家教则扮演着中华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和平年代讲“仁义礼智信”,外敌入侵时讲“精忠报国”,为人一生,坦坦荡荡,“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清风明月,屹立苍穹 。


捡来的风水摆件怎么处理 风水传家之丟物如何找到

文章插图



《民国老课本 启蒙国文》
06
阅读家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
第一是不能用功利之心读家训,以为既然是家族内部秘而不宣的训示,一定有什么高明的绝招,特别是那些历经磨难后成功的大人物,肯定有终南捷径和驭人之术传给子孙 。那些渴望快速成功的人,恐怕要大大失望了 。说一位大家都知道的人物——创建汉朝的刘邦,他鄙视文化,善于驭人,临终留给儿子的遗书,最应该是政治权谋的锦囊妙计吧 。然而,这封遗书非常简练,就是告诫儿子好好读书,本分做人 。
这封遗书应该让许多耽迷于功利的人有所清醒 。从古至今,不管世道如何变幻,谁曾见到伤天害理而被千夫所指的家族长存于世呢?有些家族虽然发家史见不得人,但是能够早早醒悟,回心向善,严格要求后代安分守己,多做善事,才得以传承下来,故家训并无奸巧之处 。本分做人是为人处世乃至家族绵延不绝的正道,别无他途 。因此,用功利的猎奇之心去读家训,如果是大失所望,弃之如敝屣,便说明此人已无药可治;如果明白过来,老老实实做人做事,见贤思齐,即可大有收获 。
第二是不要拘泥于形式 。古人主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起早睡 。因此,家训中不乏要子弟天亮即起的规矩,晚起会被长辈训斥为懒惰 。而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工作到深夜,早上迟起成为常态 。要把古代家训严格套用在今日,恐怕有不少年轻人难以接受 。这样的事例很多 。古今生活习俗变化甚大,不能样样以古律今 。其实,早起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到朝气蓬勃,这才是其真髓 。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家训背后的精神实质,而无须墨守成规 。
家训既然是智慧的结晶,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训斥,冰冷严厉的强制,让人望而生畏 。造成这种错觉,是因为我们不知从何时开始误读了“训”这个字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