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发劲技巧有哪些

1、丹田吞吐逆呼吸 。开合是太极 , 吞吐是内功 。陈氏太极拳所练的是内劲 , 除预备式外 , 所有的形体动作都不离开合变化 。通过动作的开合来调整气息的吞吐 , 以拳练功 , 从而达到内外兼修 , 产生内劲的目的 。口鼻之呼吸 , 不过借以通内外而已 。太极拳之吞吐 , 是“气沉丹田”之谓 , 为丹田之内呼吸之称 。口鼻呼吸之外气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 , 心中神意下照丹田 。丹田是习武之人的重要部位 , 丹田主要有两种 , 即气沉丹田和意守丹田 , 练好丹田劲 , 发劲才会有力量 。与丹田之元气相交(心肾相交) , 运贯于周身 , 畅达于四肢 , 如此方是拳经所云之:“上下相连 , 内外合一” 。所谓内劲 , “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 , 用拳中之规矩 , 手足身体动作 。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 , 与丹田元气相交 , 自无而有 , 自微而著 , 自虚而实 , 皆是渐渐积蓄而成 , 此谓拳中之内劲也 。”所以 , 太极拳的身手开合、丹田吞吐即是内劲习练之法 。陈氏太极拳发劲中采用腹式逆呼吸与丹田呼吸之内气相接 , 上下鼓荡 , 激发真气 , 从而达到以内摧外的目的 。
2、擤气口呼“哼”与“哈” 。将逆腹式呼吸与丹田吞吐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劲 , 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 , 劲已发出 , 只有“运劲出于无心 , 鼓舞出于不觉” , 才能在实战中自由运用 , 此时 , “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 , 无不得其自然矣” 。内劲是在恰当时机中瞬间激发 , 可以在呼气、吸气、闭气三种状态下运用 , 其发出的劲决定于气的长短、强弱 。一般的说 , 擤气即上颚与舌微合 , 合而有隙 , 发劲时 , 部分气息从口鼻可呼出 , 气压下降 , 与丹田之气相交 , 鼻中自然发出“哼”的声音 , 冷弹脆快 。纯粹以口呼气 , 自然发出“哈”的声音 , 相对于擤气 , 气息沉降 , 丹田之劲上升 , 力猛劲长 。在太极拳发劲中巧妙采用“哼 , 哈”的发声来协助各种发劲 。特别是在技击中 , 呼吸中的发声能使人体的肌肉得到快速的收缩与舒张 , 促使肌肉具有较高弹性 , 还能使肌体得到放长 , 可以使人体内的意气得到调动 , 达到以气催力 , 以声助威的效果 。擤气、呼气与发声的内在关系要在不断的发劲实践中 , 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发劲法门 。
3、蹬地拧裆紧四梢 。拳论曰:“其根在脚 , 发于腿 , 主宰于腰 , 形于手指 。由脚而腿而腰 , 总须完整一气”一气贯通其根在脚 , 太极拳要求“求轻而不浮 , 沉而不僵 , ”轻而不浮即为沉 , 要求脚下生根 , 无根则如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在发劲时瞬间 , 脚下蹬地发力 , 根不移位 , 牢不可破 , 方能借助地面的反作用力 , 将劲力源源不断的传输到梢节 。拳论曰“欲练太极拳 , 先求内外通 。阴阳互为根 , 全在裆胯求 。”只有裆胯关节放松 , 腰部圆活才能灵活 。两胯与两膝要撑开撑圆 , 而又虚虚相合 , 裆部突然拧扣 , 发劲一瞬间 , 小腹、腰、腿、肩背、手臂肌肉几乎同时 , 骤然一紧 , 劲冲出贯于四梢 , 全身骤然一紧 , 像急刹车一样 , 紧急制动 , 产生松弹、冷脆的惯性弹抖力 , 发力后立即放松、吸气 , 恢复自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