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宅风水的看法 阳明山风水



阳宅风水的看法 阳明山风水

文章插图
阳明山云海杜鹃 高志强 摄
唐 俊
在湖南省西南部的永州,有一座因“和”而美的历史名山——阳明山 。
这座流传着大禹治水、二龙戏珠、雾仙封山、妙竹歇马建庵、七祖肉身不朽等历史传说的神秘古山,有一座焕发浪漫色彩的山盟石 。这座山盟石,矗立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杜鹃红”的十万亩野生杜鹃花海里,相传上面印刻的“日月为盟山为证,石烂花枯情不移”为三国时大将蒋珩与阳明山美少女杜鹃所留,观音菩萨曾多次把他们投放凡间让其相爱相守,因此相爱之人在此盟誓则情如坚石牢不可破 。2006年,首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在这里成功举办,199对新婚和金婚、银婚夫妇共同为爱情盟誓 。2007年,山盟石和天涯海角的海誓石结盟,“山盟海誓”得以遥相呼应 。此后,“情人之和”的浪漫盟约,让阳明山“和”的故事开始迈出“深闺”,广为人知 。
早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的尧舜禹和以后的老孔孟就已开始对“和”进行论述,周敦颐、王阳明等历史名家也曾进行过研究 。随着历史演进,“和”从最早的造字本义,即声音的调和、味道的调和,发展为药物的调和、政治的调和、人际的调和、思想的调和、万物的调和,最终上升到无所不在的“和”,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也成为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思想之一 。阳明山,秉承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禀赋,在舜德遗风和潇湘文明的滋养里,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源远流长的“和”文化 。
这里的“和”源于天地自然
这里,是天地之和的灵山福地 。漫步在“万岭绕重重,阳明第一峰”的峰尖上,云海在腰间缭绕、雾气在脚底飞腾,身心就像歇息在云端 。在这里,天地如此之近,吸一口清润绵薄的朝露,待日光如利剑划破茫茫雾霭喷薄而出,眺十万亩野生杜鹃花海姹紫嫣红,赏怪石嶙峋玉峰成群无边无际,观大黄江源瀑布群如银河跌落珠花四溅,览高山平湖樱花盛放纷飞,闻林海竹乡珍禽异兽喃喃低语,品万寿古井千年凛齿芳颊之泉醴……天地之和的美景幻境让人叹为观止,终未辜负“观音慧眼识阳明,玉帝天灯照翠峦”的钟情厚爱 。
相传,永州之野原是一片海域,有青、黄二龙嬉戏导致水灾连连,大禹治水擒拿了它们本要打杀,因认罪态度好而“和”为贵 。后来,观音菩萨甚爱此山,就招来云雾仙子将此山云封雾罩起来 。地仙郑一郎、郑二郎兄弟路过这里几次闯不进去,就烧香三叩九拜天地,玉皇大帝就让观音菩萨撤去了云封雾罩,又下令每天的太阳必须最早照耀此山,于是“山顶五更先见日”,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古、奇、灵、秀的巍峨大山叫做“阳明山” 。其名即为和美之意,“阳”是“丘”与“日”之组合,为天地之和;“明”是“日”与“月”之组合,为阴阳之和 。
阳明山,就这样因“和”而生,因“和”而美,此后“和”的故事不断延续发展 。
这里的“和”因佛而安世净心
东汉时期,追求“因缘和合”的佛教在阳明山开始兴起 。“因缘和合”指的是世界万物皆为因缘而起的和合共生关系,侧重的是身心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即“心净则佛土净” 。至此,阳明山的“和”文化开始从天地自然之“和”上升发展到人与人、身与心之“和” 。
千百年来,阳明山佛教文化长盛不衰,历史鼎盛时期曾有大小寺庵108座,吸引着无数虔诚的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被叹为“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 。据《阳明山志》记载及《灵山福地》一书介绍,宋时有“十八真人”烧丹炼汞,锻造出了一口“响彻千里”的大铜钟,名曰“南屏晚钟”,忽一日飞入零陵古城;明朝妙竹公主因不愿随流而逃婚,来阳明山歇马建庵,后“白日飞升”入仙;明(朝)嘉靖年间,新田县东山郑秀峰矢志出家,16岁寻幽选胜来到阳明山上,修持戒律,志行清苦,默传六祖宗旨,坐化成佛后真灵不泯,身体不朽,遂被尊崇曰“七祖”,改阳明山寺为万寿寺,从此“千秋真骨,一点灵台,绿水明心,青山见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