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文化对重庆人的影响 四川人说的袍哥是什么意思( 二 )


在抗日战争时期 , 340多万出川抗日的川军 ,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饯行了“袍哥人家 , 绝不拉稀摆带”这句话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 全国各地要求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 。四川虽然地处大西南 , 远离抗日前线 , 但并没有置之度外 。
四川军阀刘湘通电全国 , 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 , 除全民抗战外 , 别无自存之道 , 要求当局早决大计 , 甫澄愿率川军供驱遣抗敌 。”
不久 , 刘湘又发表《告川康军民书》 , 在四川省内进行战前动员:“四川为国人期望之复兴民族根据地与战时后防重地 , 山川之险要 , 人口之众多 , 物产之丰富 , 四川7000万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 , 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 。”
当年8月 , 刘湘率领川军第23集团军开赴抗战前线 。在那以后 , 川军多次出川抗战 , 总数达到了340多万人 。8年抗战期间 , 川军足迹遍布了全国的抗日战场 , 参加了几乎所有的对日大会战中 。
川军拿着简陋的武器 , 吃着最差的给养 , 却抱着必死的决心 , 高举“死”字旗 , 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 绝不会出现拉畏战退缩乃至于当逃兵的现象 。

袍哥文化对重庆人的影响 四川人说的袍哥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据统计 , 川军在抗战时期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一 , 位居全国第一 。
到了今天 , 袍哥文化已在四川、重庆一带式微 。不过 , “袍哥人家 , 绝不拉稀摆带”这句还在这些地方广为流传 。
当你来到四川、重庆等地 , 听到当地人跟你这样说时 , 就意味着对方把你当自己人看待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