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界定该类犯罪主体的两重标准来确定:
首先,必须确定行为人是否负有特定的监督管理义务 。所谓特定的监督管理义务,是指行为人在业务、国家公务活动中负有的监督被监督管理人正确从事业务、国家公务活动、建立安全管理体制、控制自己支配范围内的危险源,以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义务 。行为人如果担负监督管理义务就必须正确履行,否则因此造成危害结果的就可能成为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 。
【监督管理过失犯罪主体的认定方法有什么】其次,必须确定行为人是否具有特定的监督管理权限 。这是为了解决监督管理义务的范围问题 。法律法规等规定的监督管理义务不可能都明确到每一种具体的监督管理人员身上,往往是规定什么样的单位负有哪些监督管理义务 。因此,在事故发生后,要判断究竟是谁构成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就需要考察在这些单位内部哪些人员是监督管理人员,各个监督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拥有多大范围的监督管理权限,担负多大范围的监督管理义务 。只有担负的监督管理义务能够在其实质拥有的监督管理权限范围内履行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的人,才能构成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 。

文章插图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 最新贪贿犯罪量刑标准 受贿罪的定罪标准是多少
- 新法律12岁犯法承担刑事责任 青少年犯罪问题
- 经济犯罪量刑金额数量 数额巨大量刑标准是什么
- 判处缓刑后犯罪分子就会被立即释放吗
- 妇女怀孕如果有刑事犯罪 孕妇刑事案件怎么处理
- 刑事案件对子女有什么影响
- 形容此时伤心难过失望的说说
- 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时间算逮捕时间吗
- 年龄犯罪立法依据是怎样的
- 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发现涉嫌异地犯罪怎么移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