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图 京杭大运河介绍资料

京杭大运河的资料(京杭大运河介绍资料)
引言
杨广为自己统治的年代取名为大业,这位有才无德的君主毫不掩饰的,借用年号来表明自己的野心,而他实践自己目标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为自己的帝国开凿一条大动脉,自此以长安与洛阳为心脏,南北水系犹如密集的血管通通被打通,象征着发展的新鲜血液流动在华夏大地,这条大动脉便是京杭大运河 。

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图 京杭大运河介绍资料

文章插图
一、运河的核心功能:漕运
按照民间的许多逸闻记载,皇帝不惜倾全国之力建造运河的原因都非常的荒谬,有人说是因为认为扬州有王气盘旋于上,有的说是为了沿途寻欢作乐,但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君主,杨广显然有其他更富有政治色彩的目的 。
隋朝在累积了一定的国力之后对南方的陈政权进行了讨伐,此次讨伐虽然声势浩大,但完全是杨坚送给儿子的一份成年礼,他将一切都准备好了,十八岁的杨广作为主帅一路十分顺利地纵马来到建康城下,成就了所谓“灭陈”的功勋 。此后原来属于南方陈朝的势力通通划归扬州大总管也就是杨广所有,在管理这块土地的时候,杨广敏锐地察觉到了南方的宝贵与危险 。
南方的危险体现在其独立多年,突然收归北方政权所有,必定会有部分当地的豪族心怀不轨,而当时的都城位于关中,其辐射难以到达长江以南 。确实,灭陈之后的几年,南方连续不断的出现小范围的起义,虽然对隋帝国来说无伤大雅,却始终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但是随着人口的南移,长江流域体现出了它农业耕种的地理优越性,事实证明,这片富饶的土地足够养活天下的人民,同时南方发达的商品经济也可以为帝国带来大量的税务收入 。在陈未曾并入帝国时,便展已经是十分的富庶 。《陈书》记载:“良畴美拓 ,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
如何将南方彻底地收归帝国所有?杨广想到了在长安以东潼关以外营建一座足以辐射东南的都城,洛阳,可是如何将南方与洛阳联系得更加紧密?运河 。他设计了一张蓝图,运河将从太湖流域的杭州开始,流经他政治的起点扬州、得意的作品洛阳直通北京,而广济渠则将洛阳与长安相连 。后来隋朝倾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运河的核心功能就是漕运,保障天下土地上的财富都能流向都城 。
二、运河与中华文化的融合
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且完成华夏大地的再度统一,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融合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西晋末年因为皇室的内部争斗将北方的少数民族引入了华夏大地,此后胡汉之间的关系一度处于一种针锋相对的状态 。但是进入北朝以后,北方地区完成了部分统一,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胡人政权开始接受汉文化,当多元交融到一定程度,隋朝的统一便有了文化基础,如果胡汉之间的矛盾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缓和,那么南北的割裂势必继续延续 。
只是这种交融并不彻底,隋唐的统治者虽然都身怀鲜卑与汉人血统,但是这只是北方汉文化与胡人文化交融的体现,在隋初,南方文化依旧无法横渡长江,与关中地区的文化相融合,在北方人眼中,南方的文化依旧是靡靡而抽象的 。
直到京杭大运河的出现,这种割裂的局面被打破了 。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的经济、政治,更是联通了南北文化 。纵观唐宋时期的文人,南方士人的数量不断上涨,甚至到后期超越了北方,这不仅仅代表了南方文化程度提高迅速,更是体现了南方的文化已逐渐与北方相交融,因为只有先行承认了南北两地的文化在同一体系里这个前提,才能进行后期的比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