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有看风水的好先生 山东淄博谁看风水看得好( 二 )


郭瑞祥最擅长修缮庙宇,尤以绘画、雕塑最为拿手 。如今健在的老人们夸他画的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画飞禽则展翅欲飞、活灵活现 。更让人们称道的是他泥塑的神像构思新颖、刀法细腻、色彩鲜艳,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独具形神,可谓活灵活现 。据说,当年崔军南门外汪氏的家庙,从土建装饰到雕塑,全由郭公负责设计建造 。曾目睹过此庙景观的长辈们夸赞道,就当时的设计水平和绘画、雕塑之技能绝不亚于现在高级美术工艺师的水平 。当时,附近各村庙宇的神像很多都出自郭公之手 。
郭瑞祥的土法印染家庭作坊,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从单一色彩的兰白花到工艺复杂的套色印染,无一不通 。各种色彩的印花被面、褥面、床单、包袱、头饰很是齐全,且物美价廉,颇受百姓欢迎 。
旧社会的农村,男婚女嫁都要用雕花披彩的花轿,而死人出殡抬棺材要用架子,郭公专门出赁 。他的花轿色彩靓丽、相当精致,在当地堪称一流;抬死人用的架子也是别具一格、十分壮观;还有扎纸和剪纸艺术也很有水平 。诸如出殡用的纸马(俗称倒马头)、纸牛、白幡、花幡等送葬物品,样式不凡、技艺超群 。郭瑞祥的次子郭祥清曾继承他出赁架子和扎纸的技艺 。
古槐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郭家庄,可谓古木参天 。在东西 200米长的大街两侧就有 200—400 余年的槐树五棵、榆树一棵,有的需三人合围才能牵起手来 。其中,在庄中间李家大门口的一棵老槐树上,新中国成立后搭建了一个广播平台,下面搭木梯,上面铺一木板作平台,围上木栏杆,挂一铁皮大喇叭 。村里如果有事,负责人就爬上去用大喇叭广播一番,家家户户都能听清楚 。顺风时,邻村也能听得见 。广播台一直延续到初级社之后 。古树多半是在“文革”前后随着村里整修道路和修缮房屋而伐掉的 。
金锁岭的传说
金锁岭位于郭辛村东、湖罗路边 。说是岭,不过是一处不显眼的石岭子罢了 。
传说,早年村东的山岭是一处风水宝地,里面藏有无数金银财宝 。为防止贼人盗窃,山神爷便在入口处锁上一把大金锁,夜里金光闪闪 。自此,坏人不敢靠近 。这就是金锁岭的来历 。
后来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逐渐变得人烟稀少、凄楚荒凉 。当时还流传着几句顺口溜:“金锁岭,万丈高,路无行人,飞鸟少,土匪强盗不用刀,外地人不敢来,当地人往外跑 。”外地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对此地的各种情况不了解就不敢来了 。那当地人又为何往外跑呢?那是因为穷山恶水,老百姓吃不饱饭,只得下山西、闯关东谋求生路 。
金锁岭的另一传说是,洪武年间,青州府临淄县有一人在东北奉天(今沈阳)某县做生意 。此公生性豪爽,喜欢交友习武 。他为了练拳,便在饭桌旁的墙壁上订上一刀草纸 。每顿饭后都要练功,用拳打纸,直到打烂一张纸 。天长地久,功力大增 。具体如何厉害,他自己也不太清楚 。一日与朋友聚会 。酒酣耳热时,有人问到他的功力如何 。他说一拳就能打死人,众人不信 。此时,一人站起来非要让该公打一下试试 。他执拗不过,便与众人一块走到院中一试,因为酒都喝得差不多了,很难把握分寸,结果该公照此人当胸一拳 。此人便口吐鲜血,倒地气绝 。因出了人命,死者家属便将该公告到县衙,打起了人命官司 。恰巧,此时的知县是咱山东济南府淄川县的一范姓人 。他见被告是山东老乡,淄川与临淄又是近邻,便动了恻隐之心,判为流放三千里,发配至青州府的金锁岭 。原告不满此判,范知县说:“你先听我把那里的情形说与你知:金锁岭,万丈高,断头台紧对将军庙,河东黄崖连千峪,双沟挂吊桥(窵桥),张赵炒米煳了天(湖田),大红狗(大洪沟)、小红狗(小洪沟)吃得路绝人稀 。”原告听后心想,倘若真的把犯人发配到如此荒凉凶险之地,三千里路途远、一路风餐露宿、饥渴交困,犯人就算命大死不到路上,到了那里也难逃活命……范知县用金锁岭周围的一串村庄地名,巧妙地串联成句,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 。就这样顺利地把这位临淄老乡送回了老家 。同时也成就了这段金锁岭的传说 。(罗光洲 李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