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竞争格局 生鲜电商的两极战

“九月蟹黄满 , 十月蟹肉香” , 螃蟹年年相似 , 总是美味无边 , 但购买渠道却随着互联网普及而变得愈发多样起来 。此前 , 大闸蟹礼券风靡就是最佳代表之一 。虽然也引发诸多问题 , 但消费者也越来越接受这种方式 。而在今年 , 生鲜电商围绕大闸蟹的疯狂血拼也成为焦点之一 。甚至在9月23日 , 京东、天猫、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还齐聚阳澄湖 , 亲自见证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第一捞” 。
但如今生鲜电商已经呈现两极分化特点 , 一面是某些生鲜电商高歌猛进 , 不断融到巨额资金 , 一面是某些生鲜电商不断倒闭 , 黯然离场 。此外 , 以天猫超市、京东生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巨头 , 与地区生鲜电商平台之间的恶战也愈发激烈 。强龙与地头蛇之间的战争 , 正成为生鲜电商有别于传统电商的特色竞争旋律 。
对抗:巨头与地头开战

生鲜电商竞争格局 生鲜电商的两极战

文章插图
生鲜电商巨大的潜力是有目共睹的 , 而其被市场看好 , 就在于现在极低的渗透率和未来庞大的市场 。就目前来看 , 生鲜电商的市场渗透率不足3% 。而据数据显示 , 在消费升级的带动下 , 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近年来均高速增长:2015年生鲜电商的市场规模为497亿元 , 2016年超过900亿元 , 增幅为81%;到2018年 , 预计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2365亿元 。
如此巨大的潜力 , 让从业者蠢蠢欲动并接连杀入其中 。其中 , 既有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传统电商巨头 , 也有以地区为“势力范围”的“地头蛇” 。而二者也展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化身“强龙”的巨头是将全国城市当做攻城拔寨的对象 , 或是直营 , 利用自家冷链进行运输 , 搭建一手掌控的生鲜体系 , 或是成为平台 , 让众多卖家自由销售生鲜产品;“地头蛇”地区电商则往往是以特大城市为核心 , 面对千万潜在用户 , 专注于本地化生鲜深耕 。
既然经营类型相同 , 必然会有冲突和碰撞 。而与俗语中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不同 , 与“强龙”巨头开战的地区“地头蛇”往往是败下阵来 。毕竟与巨头相比 , 地区生鲜电商无论是在实力、覆盖范围上都有所差距 。即使是靠更具深度的耕耘来获取用户 , 却很难产生使用黏性 。一旦巨头稍微发力 , 用户注意力就会迅速转移 。甚至随着用户获取成本的提高 , 巨头还没发力 , 地区生鲜电商就因融资耗尽而倒闭 。
就在今年 , 已经有数家地区生鲜电商退出市场 。专注上海及及周边地区生鲜电商品牌美味七七 , 就已经倒闭 。而其官网仅留下几句无奈的话:“由于公司收购方的突然退出 , 使得公司资金流出现问题 。管理层被迫在仓促中暂停营业……”专注深圳市场的生鲜电商品牌果食帮也是突然“猝死” , 官网还能打开 , 但实际上已经不再运营 。与巨头的对抗中 , 地区生鲜电商始终的最大掣肘就是后力不济 。
死撑VS倒闭:巨头与地头都有的两难之选
事实上 , 遭遇问题的生鲜电商并不仅仅是“地头蛇” , 更有巨头 。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此前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 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 , 1%实现盈利、4%持平、88%略亏、剩下的7%出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 。也就是说 , 95%比例生鲜电商都处于亏损状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