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在卧室窗户角筑巢风水 马蜂在正房筑巢厢房也有风水吗( 二 )


别看红门局外表其貌不扬,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从吴越国开始,红门局便设有官府织物机构,专事采办、制作丝帛织物以供朝廷百官和豪门权贵享用 。明永乐二年(1404),朝廷专设织造局,负责织染绸缎,为皇室提供服务 。
红门局成了素有“丝绸之府”美称的杭州“府中之府” 。又分官厅和织厅:官厅负责采集、运输及管理等事物,有各种用房上百间;织厅则由一百多个织染作坊和两个库房组成 。由于汇集了大批能工巧匠,制造出了大量优质的绫罗绸缎 。
红门局原称北局,民间因其红漆大门而俗称红门局 。建筑采用园林式布局,石山木廊,广种梅花 。每当暖风绽苞之时,引来众多市民观赏,有文人雅士赋诗助兴,使之更负盛名 。有《红门局看梅》一诗写道:
红墙婉转护官梅,
早向东风取次开 。
笑我三人头尽白,
也随游女看花来 。
嫩晴天气午风和,
坐对茶烟扬碧柯 。
领略花间春意趣,
机声停处鸟声多 。
红门局最初毁于太平军战火,地名却一直沿用至今 。我家迁到红门局后,亲历了两次大的变动:一次是1973年底,24号至26号被折除,与大井弄打通,盖起了高四层、长5~60米的简易安置房,为大井弄6号,分一号、二号两个门 。第二次是1998年开始扩建西湖大道,红门局中段被腰斩、拆除,建起了豪华的耀江大厦 。整条巷只剩下了东西两头各一小段,彻底失去了原先的模样 。

马蜂在卧室窗户角筑巢风水 马蜂在正房筑巢厢房也有风水吗

文章插图
新扩建的西湖大道
我家从南山路迁到了红门局25号后,租了一个十四平米左右的房间,一家六口挤在一处 。每月房租6元 。
25号墙门总面积不到200平米,却住了6户人家 。与我家只隔不足1米过道的9平米厢房里,临时住着一对杭氧新婚夫妇 。中间房稍小,住着老孔一家三口,老孔以做泥水匠临时工为生,妻子无业,儿子尚幼 。东边房同我家面积相仿,住着老何家五口 。老何是杭六中校理发师,妻子是杭氧工人 。老何家窗前天井中靠墙的两面用毛竹搭了一个3平米的屋庇,另两面透风,斜面上盖着洋瓦,是我家和老孔家合用的厨房 。后面住着荣生家母子二人,荣生母亲是某厂车间书记 。再就是房东老太太孤身带着一个孙子,以房租收入维生 。房间均由薄薄的木板相隔,隔壁有点什么响声都听得一清二楚 。平时六户人家都和睦相处,既不嫌贫,也不慕富 。每个月领了工资,母亲总是先将6元钱房租付掉,再安排家中开销,房东老太总会客气地说:"你家不够用,迟点给我好了!"妈妈会私下对我们说:"她一个老的还带个小的,全靠这点房租,怎么能拖欠呢?"妈妈宁可月底不够用,向老何家借5元、10元的 。一旦在外地工作的我姐姐钱一寄到,母亲首先就是还借款 。姐姐自参加工作后,每月定时寄钱来,开始是25元,后来30元 。墙门里六家数老何家条件最好了,有缝纫机、收音机和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毕竟人家是双职工 。
父亲一度住在象山疗养院,起先母亲通过居民区揽一些缝手套、糊纸袋、糊针剂盒等零活到家里来做,以补贴家用 。一时间地上、桌上、床上都摊满了纸张、浆糊,做好的半成品和成品 。大弟和妹妹放学一回到家,就帮妈妈一起干活 。但工缴费都极低:每双手套收好十个指头,赚五分钱;糊好一只三层的水泥袋,二、三分钱 。一个月忙下来,只得十多元钱,还要担心后面的活儿断档 。每当听见妈妈在催促:“快,再加把劲,争取明天一早就把这批货交出去 。迟了,后面的生活就被别人接走了 。”我们就顾不得说笑,加快了速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