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排名第一的风水宝地 南阳是块风水宝地( 二 )


傅寿彤在清咸丰十年和同治二年两次出任南阳知府 。2016年我市曾出土一通他的德政碑 , 当时我去看碑文 , 发现里面展示有他修筑城寨的成果:“守审势制宜 , 倡议兴筑 , 不数月而砦成 , 战守之法亦备 , 镇赖以定 , 郡赖以全……”傅寿彤在同治三年即调任开封知府 , 此碑刻立时间是他离任十年后 , 碑文称“十年前以有所讳 , 弗敢言 , 今则历久事定 , 即向之不得逞志於公 , 与吾侪者亦深知公之寔心 , 为民且更憬然 , 微公保全无以至今日也 , 爰举其事镌诸石以垂永久 , 非报德也 , 志不忘也 。”尽管傅寿彤所为完全服务于封建君主统治 , 但离任十年尚被百姓刻碑纪念 , 看来一个人只要一心为民、勤于政务 , 就经得起百姓心中那杆秤的掂量 。梅花寨 , 当是傅寿彤政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如今古城墙不存 , 古寨墙也仅留存一段南寨墙 , 以及奎章阁和永庆门 , 成为梅花城曾经存在的铁证 , 亦让我们在踏梅迎春时 , 得以睹物抚墙回望梅花城的历史盛景 。
二弄水奔淌 , 溪有梅 , 岸芬芳

海南排名第一的风水宝地 南阳是块风水宝地

文章插图
梅有诗意 , 梅溪更诗意浪漫 , 多年前我得知梅溪河之名时 , 顿觉诗意盎然 , 兴冲冲地跑去看它 , 却难掩失望之情:不仅没有梅花 , 且河水脏臭 , 而后者正是如今我市对其综合治理的原因 。但无论它变成什么模样 , 它都是一条有故事的河 , 水波里荡涤着南阳厚重的历史 。
梅溪河的传说故事特别多 , 这条弯弯曲曲流过南阳城的河流 , 曾名万湾河 , 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载 , “梅溪河屈曲如画 , 故名万湾河 。”又因万湾河之名 , 被人们念转音成了“娃娃河” 。(当然娃娃河的由来不止这一种说法)
梅溪河 , 我们都知道腊梅与清溪的民间爱情传说 , 但其名由来却真与唐王相关 。洪武年间 , 朱元璋分封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于南阳 。唐王听说紫山是风水宝地 , 便在紫山建行宫、修筑王府陵园 。此后王府为免除从旱路去紫山扫墓之劳累 , 便疏通万湾河河道从南阳乘船逆河而上去紫山 , 两岸遍植梅树 , 万湾河因此改称梅溪河了 。
在古宛城的历史上 , 梅溪河的作用举足轻重 , 明清护城河、清代寨河都仰赖这条全长二十多公里的河流 。梅溪河正源发源于紫山母猪岭 , 相传是股蟒泉 , 即张衡《南都赋》中所说“汤谷” 。后蟒泉干涸 , 但想来明朝时这水量是相当大的 , 不仅支撑起了梅溪河一路浩浩荡荡的流程 , 还全力支撑起环城一周的护城河:郭云重修砖城时 , 不仅在四周高筑城垣 , 且在城墙外深挖濠沟 , 引梅溪河水入濠绕城一周 , 即为护城河 , 深二丈二尺、阔四丈四尺 。
到清朝时 , 梅溪河更被疏为寨河 , 与梅花寨一起成为古宛城倚重的防御体系 。只是 , 梅溪河的梅树是何时没有的呢?对屡遭战争之苦甚至屠城之灾的古宛城来说 , 它们的留存也许没那么重要吧 。但无论如何 , 一条河的生命不该被工业或生活污染、植被破坏等扼杀 , 所以我期待着梅溪河综合治理之后的重生 , 期待着 , 滔滔水流中 , 关于一座城、一条河 , 那引人遐思的诗意表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