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魏忠贤做过的事有什么功绩 魏忠贤的功与过评价( 四 )


进京后,他连续走了几家朋友,求住一宿,没有一个人敢答应他 。其中一人见他上门竟失声道:“此乾坤何等时,兄奈何自投此地?”可见当时恐怖气氛之深入人心 。
在全社会都战战兢兢谁也不敢乱说乱动的同时,一个声音越来越响,那就是对魏忠贤的颂扬 。
这种颂扬变得越来越离谱了 。在魏忠贤授意下写成的谕旨中,充满了对他本人的褒奖颂扬:他称赞自己“一腔忠诚,万全筹画 。恩威造运,手握治平之枢;谋断兼资,胸涵匡济之略 。
安内攘外,济弱扶倾 。”他还说自己是“独持正义,匡挽颓风,功在世道,甚非渺小 。”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到后来,这场崇拜运动发展到了这样的地步:全国各地纷纷为魏忠贤造起了生祠 。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人受到过这样的待遇 。各省为了讨好魏氏,造成的生祠壮观远过什么岳庙关庙 。河南省城开封为了建造生祠,强拆民房两千多间,建成后前后九重,乃天子之数 。
延绥的“祝恩”祠,完全是皇帝专用的黄琉璃瓦为顶 。祠内的魏忠贤像都是沉香木雕成,门口贴着这样的对联: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多福多寿,同日月以长明 。
建成之后,各地总督巡抚还要到祠中五拜三叩,口呼九千岁 。没有哪一个活着的皇帝受到过这样的尊宠 。
不过,再多的颂扬也改变不了魏忠贤目光短浅的现实 。他对自己的身分地位一直没有明确的认识 。
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力是建立在冰山之上,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他实际上什么也不是 。他从来没有想到冰山融化之后,自己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
他只是被本能和虚荣所支配,像一个喝醉了的驭手,胡乱地驾驶着大明社会这驾马车,向灭顶的深渊奔去 。
但是,他的集团内不乏聪明之辈,他们意识到了魏氏权力基础的致命缺陷:皇帝总有一天会死的,何况明代皇帝大多短命 。一旦皇帝去世,魏氏王朝很可能土崩瓦解 。因此,他们暗中向魏忠贤献策,趁现在魏氏势力全盛之时,干脆代君自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魏氏集团利益长远 。
然而,听到这样的建议,魏忠贤立刻拒绝 。他严厉警告谋士以后不要说这样的话,他在谕旨里夸自己“一腔忠诚”,“赤心为国”,这都是实况 。像他这样的“伟人”、“忠臣”,怎么会做出这样不耻于人类的背逆之事?
事实证明,魏忠贤确实是皇帝的“忠臣”,他从来没有产生过异心 。
就像当初魏忠贤获得权力的轻而易举一样,命运停止在他身上的试验也是那样突如其来 。谁也没想到,天启七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皇帝突然得了重病 。
这年五月,他开始腰疼,发烧,以后又浑身浮肿,已经呈现出大限将至的迹象 。从症状上判断,他得的大概是急性肾炎 。
魏忠贤显出了老仆本色 。六十岁的他住进了离皇帝寝宫很近的懋勤殿,日夜侍候皇帝起居 。为了救皇帝的命,他想出了无数办法 。
他请来巫师,给皇帝驱邪,他在宫中发放金寿字大红贴裹,要用一片金色红色的喜庆气氛驱赶病魔 。因为皇帝的病情日渐加重,他多次暗自垂泪 。
可是一切都无济于事,三个月后,天启帝去世 。由于无子,由弟弟朱由检继承帝位 。
魏忠贤一心一意地沉浸在悲痛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悄聚集在自己的头顶 。新皇帝崇祯与天启帝完全不同,此人对于魏氏集团的胡作非为,痛恨到了极点 。
一开始,他慑于魏氏的巨大权势,暂时没有任何动作 。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其实是个纸老虎,即位两个月之后,他示意臣下弹劾魏忠贤,长期以来聚集的反魏能量一泄而出,弹劾魏氏的奏折铺天盖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