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行政处罚法实施细则全文( 四 )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第三十七条 实施行政处罚,适用违法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但是,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法律、法规、规章已被修改或者废止,且新的规定处罚较轻或者不认为是违法的,适用新的规定 。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处罚没有依据或者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处罚无效 。
违反法定程序构成重大且明显违法的,行政处罚无效 。
第五章 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三十九条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应当公示 。
第四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利用电子技术监控设备收集、固定违法事实的,应当经过法制和技术审核,确保电子技术监控设备符合标准、设置合理、标志明显,设置地点应当向社会公布 。
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记录违法事实应当真实、清晰、完整、准确 。行政机关应当审核记录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 。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并采取信息化手段或者其他措施,为当事人查询、陈述和申辩提供便利 。不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
第四十二条 行政处罚应当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实施 。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执法人员应当文明执法,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第四十三条 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应当回避 。
当事人认为执法人员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有权申请回避 。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审查,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决定 。决定作出之前,不停止调查 。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等权利 。
第四十五条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陈述、申辩而给予更重的处罚 。
第四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
证据必须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
第四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以文字、音像等形式,对行政处罚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进行全过程记录,归档保存 。
第四十八条 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公开 。
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被依法变更、撤销、确认违法或者确认无效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三日内撤回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并公开说明理由 。
第四十九条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为了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行政机关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依法快速、从重处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