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几个方面解释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

这里是悦读国学 , 本期内容 , 继续解密老子《道德经》 。
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里面说:反者道之动 , 弱者道之用 , 天下万物生于有 , 有生于无 。
短短几句话 , 看似不起眼的文字 , 却蕴含无尽玄妙 , 可以这么说:这几句话你要是彻悟了 , 也就算得上得道之人 。
那么 , 反者道之动 , 弱者道之用 , 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呢?这两句话到底有何玄妙?
首先把道德经42章翻译一下——道的运行规律 , 就是“反”字 , 道在柔弱的状态下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 天下万物来自于有 , 有来自于无 。
关于有和无 , 实在一言难尽 , 以后我会做专门的解释 , 这里就简单说一下 , 一笔带过——有 , 即可感知 , 可辨别的物质 , 包括一切形象 , 一切现象 , 一切存在 。
无 , 即不能辨别 , 无法感知的能量 , 注意 , 有并非真有 , 无不是没有 , 有和无是大道的两种状态 , 一体无二 , 非空非有 , 有即是无 , 无便是有 , 形态不同而已 。
所以老子会说 , 有和无“同出而异名” , 又说:有无相生 。
重点说一下反者道之动 , 弱者道之用

从哪几个方面解释 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字面上的意思 , 我先解释一下
反者道之动:道的法则 , 就是事物的两种属性之间 , 总是相互向着对立面运行 , 在临界点返回 , 如此反复循环 。
弱者道之用:道在柔弱的状态下发挥作用
反者道之动 , 此句结构 , 是“道之动者反” 。意即——道的运行规律 , 就是这个反字
这里的反 , 包含三个含义:
①相反 , 指大道对万事万物的反向调节作用 。比如 , 将欲取之 , 必先予之 , 有余者损之 , 不足者补之
②返回 。事物永远存在对立的两种属性 , 两种属性之间永远相互运动、转化 , 在临界点返回原来的属性 。比如 , 物壮则老 。再比如 , 大曰逝 , 逝曰远 , 远曰反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太阳光在夜晚最弱 , 然后经历黎明 , 上午 , 一点点变强 , 到正午达到最强 , 之后一点点变弱 , 由最强的那一个点开始 , 反向、返回 , 也就是返回它原来的属性弱 。
这样 , 循环往复 , 运动不止 。同样 , 人的生老病死 , 也是相同的变化规律——婴儿至柔至弱 , 到中年至刚至强 , 进而进入老年 , 恢复到至柔至弱 。
③反复 。道的运行规律 , 不是单一的一次运动就终止 , 而是不停的循环往复 , 老子说:万物并作 , 吾以观复 , 就是说 , 天下万物自然生长 , 我观察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
那么 , 我们就要懂得 , 不要仅仅重视可见的 , 有形的 , 外在的事物 , 对于不可见 , 不可知 , 无形的因素 , 也要足够重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