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调休是谁发明的 理解什么叫调休假期( 二 )


于是乎那一年的春节真的没有放假 , 甚至比平时还要忙 , 有人充满激情的贴出了“三十不停战 , 初一接着干”的门联 。

历史上调休是谁发明的 理解什么叫调休假期

文章插图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多个年头 , 直到一些工人和农民表示“应该好好地过一个春节”、“春节搞疲劳战术 , 心里不痛快 , 干活也没劲” 。
1979年 , 报纸刊登了两篇非常有历史意义的读者来信 , 这两篇读者来信的题目是《春节为什么放假》 , 表明了政府对于春节休假的态度 。
当年春节就有部分省份恢复了春节休假 , 次年全国全面恢复了春节休假制度 , 过年的习俗也逐渐恢复 , 放鞭炮、年夜饭、访亲走友等习俗逐渐重新上演 。
那双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起点是在1979年 , 原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平参加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会议 。
在出国期间 , 胡平有意识地考察起各国工时制度来 。
他发现欧美国家普遍实行五天或者四天半的工作制度 , 虽然工作时间少一些 , 但工作效率却很高 。并且 , 胡平还察觉到这种工作制度对于旅游、教育等事业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
于是 , 胡平萌生了推动国内双休的想法 。回国后 , 胡平便积极地向当时的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汇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说道“我们国家也实行五天工作制多好” , 宋健对此表示肯定 。
历史上调休是谁发明的 理解什么叫调休假期

文章插图
1986年 , 胡平受命开始带领着研究中心研究我国是否有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 。
根据胡平的调查 , 当时我国大部分企业有效的工作时间仅占到了制度规定工时的百分之四十 。
于是胡平做了一个问题调查 , 让工人在“增加一天工资”和“不加工资 , 但增加一天休息”之间做出选择 , 百分之八十的人选择了后者 , 也就是“增加一天休息” 。
等到1987年年底 , 胡平终于带领课题组完成了总体报告和21项分报告 , 在报告中他指出“我国具有实行五天工作制的条件 , 建议立刻制定方案 , 逐步推行” 。
在胡平完成报告之后的第七年 , 也就是1994年我国终于试行了“隔一周五天工作制(也就是大小周)” 。
次年的三月二十五日 , 国务院签署第174号令 , 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 决定自1995年5月1日起 , 实行5天工作制 。
同年7月 , 我国《劳动法》正式出台 , 其中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其实就是变相规定了双休日的工作制度 。
那么 , 双休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根据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一项调查 , 在双休制度实行后 , 中国的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 旅游产业得到了明显的带动 , 星期五晚上出门 , 星期一早上回来上班成为了当时很多年轻人的出游模式 。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旅游业拉动相关产业的测算 , 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 , 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增值效益 。因此出现了“双休日带来2000亿财富增值”的说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