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调休是谁发明的 理解什么叫调休假期

随着五一假期的结束 , 众多疲惫不堪的打工人纷纷不情不愿地回到工位 , 面对的却是因调休所致的“双休变单休” , 不得不连上六天甚至更久 , 一众打工人纷纷吐槽“调休等于毁了两个周末” 。
最终 , 打工人们发出悲愤的质疑“调休这个鬼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这话可就长了 。
古代的休假在中国 , 休假的历史源远流长 , 这或许可以说明“想要休息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
最早的休假应该出现于汉朝 , 叫做“休沐” , 在汉律中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 , 言休息以洗沐也 。”就是说当时上五天班休息一天 , 这一天是用来洗澡的 。

历史上调休是谁发明的 理解什么叫调休假期

文章插图
等到隋唐两宋终于出现了“节假日”的概念 , 当时的工作制度叫做“旬休” , 也就是干十天休一天 。
听起来似乎还不如汉朝 , 但实际上朝廷增加了大量的节假日作为补偿 , 包括清明、端午、夏至、中秋等等 。
在《唐六典》中就有明确的记载 , 节假日最久的是七天 , 在元正和冬至两节 。
其次是清明 , 放四天 。再次是夏至、腊八 , 放三天 。其他零零散散的小节日一般休假一天或两天 。
其中最特殊的节日叫做“千秋节” , 一般放三天 , 是皇帝的生日 。还有二月十五 , 也要放三天 , 因为这天是老子的生日 , 而李唐以老子后人自居 , 因此放假 。
那个时候一般官员能享受到最久的假期叫做“授衣假” , 授衣说的是冬天去找裁缝量体裁衣 , 一般放假十五天 。
假期最多的朝代是宋朝 , 逢假必休 , 每年的休息日高达112天 。
假期最少的朝代则是明朝 , 尤其是朱元璋时期 , 每年休假仅三天 , 分别是春节、冬至和老朱生日 。等朱元璋驾崩 , 假期立刻增加至18天 , 但和宋朝相比仍然少得可怜 。
历史上调休是谁发明的 理解什么叫调休假期

文章插图
七月流火 , 九月授衣 。授衣就是准备过冬的衣服 , 这在不供暖的古代是有关生死的大事
等到清朝 , 假日制度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动 , 起初清朝推行隋唐时期的旬休制度 , 每十天休息一天 , 再加上清廷安排的节假日 , 每年大概有六十多天的假期 。
在清朝后期 , 随着西方文化的转入 , 逐渐兴起了礼拜天休息的制度 , 清政府则在宣统三年正式采用了周日休息的制度 。
今天的休假制度在1995年之前 , 我们所实行的还是清朝末年所推行的那一套周日休息的制度 , 也就是做六休一 。
在当时 , 学生一周上六天课 , 工人一周上六天班 , 大家每星期都只能休息一天 。
因此 , 大家会把需要做的事情都放到周日去做 , 因此这难得的休息日被形象的称之为“家务日” , 这就是“战斗的星期天 , 疲劳的星期一”的由来 。
另外 , 当时的节假日也少得可怜 , 每年仅有春节和国庆各三天的假日 。
1967年 ,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 , 甚至出现了“无假的十年” 。1967年1月底 , 全国各地发表了春节不回家的倡议 , 报纸也发表了“破除旧风俗 , 春节不休假”的倡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