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 左宗棠故居风水( 二 )


左宗棠农庄里使用过的部分农具
左宗棠虽身居柳庄,但他的报国大志决定了他不可能真当隐士 。从他写下的诗“欲效边筹裨庙略,一尊山馆共谁论”足可佐证 。他利用蛰居柳庄的时间,崇尚“经世致用”之学,在柳庄,他除钻研农桑、舆地之外,还广研天文、军事、历史、时事 。他“体察人情,通晓治道”,通观国事,关注边陲,形成了“置省开屯”、“万里输官稻”的筹边韬略 。
左宗棠还是一介布衣“潇闲沉寂之时”,其声名却远播于外 。当时诸多的封疆大吏、京都高官争相举荐 。因此,在柳庄,传颂他与两江总督陶澍结成儿女亲家的美谈;传颂他被林则徐一见“诧为绝世奇才”并预言“西定新疆,舍君莫属”的佳话;传颂他被湖南两任巡抚分别“三顾茅庐”礼聘“今亮”左宗棠出山运筹军幕的历史故事……
左宗棠在柳庄的厚积薄发,成就了他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 。他在位高权重时,那“乐善好施”、“惠民施政”的德性与文韬武略,无不来源于他在柳庄的耕读修身;那“造船铸炮”、“设局办厂”的战略举措,无不出自于他在柳庄的立意筹划;那每到一地都要兴办教育、刻印图书、植柳栽桑、兴修水利的作为,无不得益于他在柳庄的身体力行 。没有柳庄,也就难有名垂青史的左宗棠 。
经历了160多年风风雨雨的“柳庄”,由于尘埃覆盖的历史封存,过去鲜为人知 。近年来,随着考察研究她的专家学者们纷至沓来,她的神秘面纱被一层层撩开,显露她那庄严凝重的面容,展示左宗棠与她永远的情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