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彖从遂宁前往夷陵,兄长席书、席春乘船送他来到涪江岸边的大佛寺 。分别在即,三人都十分感伤,便不约而同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席书《大佛寺送弟彖谪夷陵》:“两岸风吹芦荻花,水边杨柳鹘鸽沙 。江声不尽东流意,目断南鸿送落霞 。”
席春《大佛寺送弟彖谪判夷陵》:“寺下空江滚滚流,天边河雁影悠悠 。一杯酒尽云山暮,风雨猿声到客舟 。”
席彖《大佛寺留别之任夷陵》:“野寺潇潇枫叶丹,长沙迁客过江干 。流云何事迷山馆,笑取瑶琴对鹤弹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送别诗十分常见,因那时的交通与通信十分落后,所以古人是非常看重离别的,每到离别之时,人们常常设酒饯行,折柳相送,以示情谊之深 。
离别是一种痛,痛得令人肝肠寸断 。杨柳、落霞、雁影、客舟、枫叶……这些意象带着诗人的离情别绪,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阔而深沉的美感 。
不过,从这三首诗来看,离别也不只有涟涟的泪水和无尽的哀伤,诗人敢于跳出送别诗伤感的通套,他们的诗别开天地,对美景加以赞扬,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
席彖诗句“流云何事迷山馆,笑取瑶琴对鹤弹”,指皇帝被谗言所迷不听忠言 。这首诗也是席彖绝笔,他赴夷陵履职时瘁死 。五年后,皇上南京巡游险些遇刺,这才想起席彖,问“席彖在夷陵如何了”,臣告“已过世四年多了”,皇上追悔莫及,追封席彖为“光禄少卿” 。

文章插图
吕大器
C 南明吕大器:“鲜鲙与醇醪,频向溪头醉”
从史料来看,古代遂宁文人在潼南留下的诗文,多为匆匆路过为之 。而南明重臣吕大器,除了留下诗歌《凉水庄山居》,还在潼南田家镇居住过一段时间 。
吕大器(1586年—1650年),字俨若,号东川,我市船山区北固乡人,明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吕大器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仕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官至永历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肃” 。
据史载,吕大器因生性耿介,公不徇私,被人称道,因罢黜数千名伪造名字伪造印章者而声震朝野 。他曾成功击退张献忠对遂宁城的进攻,也曾平定西疆之乱,一生南征北战,总督西南诸军,功勋卓著 。
【郁南风水留题 潼南风水留题地】崇祯十五年(1642年)六月,吕大器升任兵部右侍郎 。但他见天下多变故,不想担当军旅之任,于是极力推辞,隐居在遂宁老家,直到次年三月才就任 。这期间,吕大器除了在遂宁北固家中居住,还到潼南田家镇凉水庄小隐了数月,《凉水庄山居》一诗记录了他当时的心境:
“我本山中人,谬得彤庭赐 。一去十五年,神疲形亦卒 。忽得赋归来,始获初衣遂 。结尾垄墓旁,旦夕领苍翠 。故水潺缓流,故山依然记 。鲜鲙与醇醪,频向溪头醉 。芳倩沐雨新,野花甚妩媚 。春草绿芊绵,鸣禽供鼓吹 。邻宅老农过,箕踞谈世事 。在昔田殷腴,不力获自利 。只今译易竭,农务徒劳绩 。时艰且棘手,有如君作吏 。闻君炳多方,更闻君性直 。浅深厉揭间,恐君未能智 。盍若长此居,聊安肥遁义 。”
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主要表现的是秀丽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虽然平淡,却不浅薄,淳厚有味 。
除了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之外,这首诗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我本山中人”“神疲形亦卒”,其开篇便阐明了自己推辞不就兵部右侍郎的原因 。自身原因是一方面,但更深层次的担忧在于诗歌末尾所写的:“恐君未能智” 。
- 床头柜的风水讲究 床头柜一边一个风水好吗
- 风水宝地帐下贵人图 风水薄金地
- 风水大师的全部电视剧 与风水有关的电视剧
- 生肖鸡狗年需要注意的风水问题
- 穿山虎透地龙的用法 风水秘笈定穴法与透地龙用法
- 飞凤冲霄风水宝地 贵港风水宝地飞凤朝阳图片
- 联排别墅风水禁忌图解 联排别墅位置风水
- 看看红刺的老虎刺 老虎刺的风水作用
- 宁德去哪里玩 宁德哪里风水好
- 外国人怎么看待风水 外国有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