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出现肝胰腺白点大量死亡怎么办?

罗氏沼虾养殖地区都发生了以头胸甲上方呈现“白点”症状的罗氏沼虾疾病 , 发病率高 , 死亡量大 , 无有效药物治疗 , 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利洋公司技术部、研究所于去年年末和今年5月对广东珠海和新会地区出现的罗氏沼虾“白点”症进行了流行情况调查和取样进行实验室诊断 , 现将初步调查结果小结如下 , 供大家参考 。

罗氏沼虾出现肝胰腺白点大量死亡怎么办?

文章插图
一、主要临床症状
罗氏沼虾“白点”症的主要症状是开始发病虾的额剑发红 , 之后附肢发红 , 然后肝胰腺发红(萎缩或者肿大) , 最后在眼柄基部和胃之间出现小白点症状(图3) , 解剖和组织切片显示此处组织为罗氏沼虾的触角腺 , 接着虾就不吃料、趴边、死亡 。
池塘中趴边的“白点”罗氏沼虾(黑色箭头指示罗氏沼虾白点位置)
“白点”罗氏沼虾(黑色圈圈出白点位置)
罗氏沼虾出现肝胰腺白点大量死亡怎么办?

文章插图
“白点”罗氏沼虾白点处组织(取下头胸甲即可见白色组织-触角腺 , 黑色圈内)
二、流行情况
“白点”症发病时池塘水温一般在20~31℃ , 一定范围内的水温升高 , 如11月份盖冬棚后 , 水温达27~28℃时 , 易出现“白点”;刮虾应激大 , 刮虾后易出现“白点”;水变后水质恶化也是发病高峰;无论放养那里的苗种 , 都可以发生“白点”症;单养罗氏沼虾、罗氏沼虾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池塘 , 淡水、海水池塘都可发生“白点”症 , 但在南美白对虾上未见有“白点”症状;虾苗、大虾均可发生“白点” , 小至放苗10天 , 大至放苗4个月都可出现 , 大虾养到10克大小时 , “白点”症最明显;“白点”呈区域性发生 , 通常一个池塘出现“白点” , 附近同一个围的池塘就会陆续出现 。一般消毒、杀菌后死亡增加 , 或表面上爬边虾减少 , 实际上之后死亡更严重;罗氏沼虾“白点”出现后虾每天死亡量从十几、二十几只不等 , 严重者甚至“全军覆没” 。
三、实验室诊断情况
对“白点”症罗氏沼虾及健康无“白点”罗氏沼虾取样 , 进行细菌分离、病毒检测、组织病理观察 。结果鲜有细菌可分离培养出来;实验室检测白斑症病毒、诺达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对虾杆状病毒、桃拉病毒、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6种病毒 , 均呈阴性 , 检测虾肝肠胞虫亦呈阴性;组织切片显示健康罗氏沼虾与“白点”罗氏沼虾有明显的差异 , 主要表现在“白点”组织-触角腺上 , 健康罗氏沼虾触角腺细胞核非常密集 , 核内多核仁 , 呈辐射状迂回(图4) 。而“白点”虾的触角腺组织内多细胞坏死 , 细胞核固缩、染色变深 , 迂回结构消失 , 细胞排列不整齐 , 同时可见多量的染成灰蓝色的、圆形周围有透明带似“荷包蛋”的胞质内病毒包涵体(图5 红色箭头指示) 。肝胰腺、肌肉、鳃组织无明显异常 。
结合罗氏沼虾“白点”症的临床发病症状、流行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 初步判断该病可能由某种病毒引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